首頁 財經 國內

全聯導入電商搶攻宅經濟

【記者侯駿霖/綜合報導】經濟部統計,臺灣無店面零售業銷售額年增率,近3年高速成長,其中經營網路購物銷售額成長率最高、達44.57%;超級市場零售業2019年雖突破新臺幣2,000億元大關,但近3年的單年成長率都低於5%。超市龍頭全聯今年10月宣布併購大潤發,為市場投下震撼彈,但電子新勢力逐步崛起,也讓全聯備感壓力。

全聯發言人劉鴻徵表示,隨著電商驚人的成長幅度,「我們也覺得有某種程度的危機」,但全聯主力顧客為40歲以上的女性,以洗髮精、食品乾貨等民生用品為例,消費最大宗仍在實體店,廠商與其製作廣告投放在社群與電商網站,放在分母可能效率更高,非電商深耕的客群也是吸金潛力股。

劉鴻徵指出,全聯電商首要目標是建置數據平臺,整合門市銷售、會員消費資料,分析消費者瀏覽行為等,但目前遇到的困難,例如:PX Pay會員與LINE會員數據仍對不起來。

「生鮮也是電商搶攻的領域之一。」劉鴻徵說,攤開國內大型電商業者,包括momo、PChome等,都不是以生鮮為主打商品。他說,生鮮重視鮮度與效期,但一般電商集中型發貨倉,送到家裡最快也要5、6小時,緩不濟急。

劉鴻徵表示,全聯正在採用「前店後倉」的模式,配置額外人力專門處理線上訂單,以避免和實體賣場相互干擾,並啟動24小時試營運,讓生鮮配送可在1小時抵達。

不過,商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指出,全聯的「小時達專門店」面臨三項挑戰,第一,除了店家要願意配合外,還要增加揀貨人力;第二,消費者外送習慣,是否會利用全聯外送;第三,則是外送成本,目前一單運送超過200元才划算,但現階段全聯應該划不來。對此,劉鴻徵也坦言,目前還不是很賺錢,處在嘗試階段、且戰且走。

美廉社「數位柑仔店」力拚轉型

疫情推升宅經濟發展,三商家購旗下美廉社在11月30日從興櫃轉向上市,並與外送平臺合作「數位柑仔店」,日用品補貨、購買柴米油鹽等都可透過手機APP下單,最快19分鐘就有專人外送到家。

三商家購董事總經理邱光隆表示,美廉社強化線下門市數位服務,例如外送平臺foodpanda,以及無人便利架的導流團購服務,未來至少要導入300門市,目前有近200家屬於數位服務店面。

邱光隆指出,商業轉型增加外送服務,可以讓消費者購物更加便利,也能延長銷售時段,每家店的單日業績就可成長1成5;值得注意的是,外送平臺也彌補商圈門市的不足,尤其是中南部,店面密集度相對較低的區域。

至於如何看待全聯併購大潤發帶來的衝擊?對此,邱光隆認為,零售市場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長期仍須密切關注全聯併購的策略是什麼,就過往零售業併購經驗來看,業者也可能把沒有效益的店關掉,美廉社未來也會持續展店。

供應鏈瓶頸 部分貨品恐延至聖誕節後到貨

好市多(Costco)在美股9日盤後公布,截至11月21日,上季實體及網路門市的同店銷售年增9.8%,其中電商營收年增13.3%,淨利家增至13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12億美元。不過,上季淨營收年增17%來到494億美元,卻不如分析師的預測。

好市多銷售的強勁表現維持多年,但隨著疫情干擾,也讓民眾的購物習慣逐漸改變,更傾向大量採買物品。好市多財務長賈蘭提(Richard Galanti)指出,上季食品銷售不如去年,但電子產品熱賣情況不減。

展望今年第4季,賈蘭提坦言,受到塞港影響及成本增加等因素,目前有79%進口商品,平均到貨時間延遲51天,部分貨品恐將延期到聖誕節後才會到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