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外銀明年起全面採API申報 金管會:未來將朝向「顆粒化」監理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為因應國際監理科技的發展趨勢,建立有效、精準的監理機制,金管會17日宣布,40家本國銀行在今年1月已全面改採應用程式介面(API)方式申報,明年1月起將要求外國及大陸地區銀行在臺分行配合辦理,有助於申報財務報表等資料更正確、安全,未來監理將朝向「顆粒化」資料的申報推動。

金管會檢查局副局長張子敏指出,金管會積極推動銀行業全面改採API方式申報,經3年來循序試行及導入,本國銀行自今年1月起,於檢查局「銀行及票券公司監理資料申報窗口系統」全面採API自動申報全部財務報表,目前已有40家國銀已採API申報,有效提升申報效能及安全性。

張子敏說,過去36~91張不等的報表都須採取人工申報,不但監察人員需要核對數字、勾稽報表資料,甚至金管會核對若發現有誤,還要重新請金融機構上傳。他說,現在透過API可以自行排定時程,自動將報表資料傳輸至金管會系統,過程除具加密傳輸外,並採用多重安全機制,申報資料既安全又方便。

對於銀行業導入API申報的效益,張子敏認為,除能提升申報效能、安全及品質外,更有助於未來採用國際監理機關倡導的顆粒化(Granular)資料的申報推動,強化數位監理資訊分析效能,盡早發現異常與風險。

至於所謂「顆粒化資料」,意即將資料依不同屬性進行切割、分類,例如金融機構放款資料,可依借款人、期間長短、幣別、借款用途別等進行劃分,若資料顆粒化越細、涵蓋面向越廣,則越有利於資料重組、探勘與分析。

張子敏表示,除了本國銀行外,為加速推動數位監理申報作業,金管會已請外國銀行在臺分行及大陸地區銀行在臺分行,積極配合自明年1月起全面採API申報方式申報,以早日實現監理數位轉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