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KY公司難稽查? 金管會:已強化相關監理機制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面對KY公司暴雷爭議不斷,立委認為,缺乏實地查核機制是關鍵所在。金管會23日指出,目前已強化相關監理機制,包括第二季財報須經會計師查核、訂定銀行函證查核實務指引、實地抽檢等機制,後續將密切觀察KY公司的狀況,並兼顧市場競爭力與投資人權益保障。

繼康友-KY在2020年8月爆發股價崩盤,淘帝、VHQ、英瑞、與凱羿等來臺做第一上市櫃的外國企業(KY公司)也接連出現股價暴跌等問題,嚴重侵害投資人權益。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認為,KY公司有71.8%在中國營運,金管會恐無力查核。

對此,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回應,有關稽查方面,會計師查核營運主體在中國大陸的KY公司時,查核方式除了與當地聯盟所合作外,也可以自行申請臨時審計證至當地執行查核。

蔡麗玲強調,目前要求出具的查核報告,不可以提到其他會計師的查核工作。換句話說,最終查核責任必須由臺灣會計師全部承擔,對KY公司財報的查核品質,原先就有相關的控管機制。

針對之前KY公司出現財務狀況後,金管會也採取強化措施,例如KY公司第二季財報原先只需核閱,現在規定必須要經過會計師查核簽證。同時,金管會也督導證交所訂定銀行函證的查核實務指引,針對在證交所、櫃買中心掛牌的KY公司,必須要持續與簽證會計師保持聯絡。

此外,在實地抽檢、審閱KY公司財報時,會計師可調閱工作底稿來了解,抽查頻率平均一年會抽查一次,頻率比起一般上市櫃公司要高。蔡麗玲表示,金管會也會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檢查,提高KY公司的案件抽查,藉此提升會計師查核的審計品質。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KY公司合計有108家,包括上市77家、上櫃31家,同時KY公司配發給投資人的現金股利已超過2,000億元,對臺灣資本市場仍有一定貢獻度。

蔡麗玲也指出,當初開放外國企業來臺上市、上櫃,就注意到外國公司主要營運據點在國外的特殊性。因此,金管會督導證交所、櫃買中心進行相關監理機制,借重會計師、承銷商等專家來查核與輔導,並配合陸委會兩岸政策,依照經濟部對於陸資投資規範,訂定相關陸資管控機制。

金管會已就強化公司治理職能、加強專家監督職能、提高市場監理程度、投資人保護等四大面向,訂定許多監理強化措施。

舉例來說,金管會要求KY公司的臺灣籍董事比重必須提高,KY公司如有募集資金,也要將募來的錢存放至臺資銀行中。

此外,蔡麗玲表示,配合相關制度的調整,金管會也修正規定,包括外國發行人募集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等法規,讓企業有所遵循,預計很快就會正式發布;金管會針對KY公司監理已採取強化措施,後續將密切觀察KY公司的狀況,並兼顧市場競爭力與投資人權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