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腰圍過粗恐造成身體發炎  衍生三高疾病增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代謝症候群是三高慢性病源頭,身體內腹部內臟脂肪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其中腰圍是衡量內臟脂肪的關鍵,醫師表示,臺灣代謝性疾病佔健保支出逾千億,美、德也有統計相同BMI範圍,腰圍越大醫療支出越高,提醒民眾應定期量腰圍。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近日表示,2022年「89量腰日」除與國健署擴大合作辦理全國代謝症候群防治活動外,今年更邀請健保署健保快易通APP加入,一起獎勵民眾記錄腰圍。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109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接受成人健康檢查服務之民眾,有高達3成7有代謝症候群;又十大死因中,代謝症候群衍生之三高疾病加總為31.9%,再度超越癌症28.0%。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許惠恒表示,代謝症候群為三高慢性病源頭,是由體內的腹部內臟脂肪造成身體慢性發炎,三高異常,因此五項診斷指標訂在腰圍男性腰圍≧90cm、女性≧80cm;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

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千禧之愛 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詹鼎正進一步說明,當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不只罹患三高慢性病機率增加外,部分癌症、失智症風險也隨之升高,台灣代謝性疾病佔健保支出逾千億,美、德也有統計相同BMI範圍,腰圍越大醫療支出越高,其中,美國高出16%至18%、德國則高出20%至30%。

詹鼎正表示,據歐洲心臟期刊研究,腰圍每增加1公分,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增加2%;另一篇歐洲前瞻性調查(EPIC)也發現,每當腰圍增加5公分,男女死亡風險就分別增加17%及13%,因此不可放任腰圍過粗,量腰也要講求精確性。為此,基金會特別針對高風險族群提出「周周量 精確量 勤紀錄 要就醫」的「量腰四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