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教授探討學倫爭議:缺基本學術訓練

【記者常懷仁/臺北報導】學倫問題備受社會關注,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日前邀請學者專題演講,探討論文抄襲爭議。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授但昭偉表示,學術倫理問題頻傳及論文品質不佳,反映出高等教育在結構上與運作上發生了嚴重的問題,包括淺碟式的課堂學習、牟利式的經營、假面式的績效,高等教育該何去何從,值得深省。

但昭偉認為,關鍵在於指導教授,只要教授堅持學術倫理,抄襲的可能性就很低,但抄襲事件層出不窮是結構性、文化性使然。他說,學術倫理問題嚴重化的原因之一,是論文口試委員的成員有待商榷。校外口試委員是論文品質的主要把關者,卻沒發揮作用,論文口試彷彿是商場上的圍標或黑道的圍事。

對於如何建構有效的論文品管機制,但昭偉建議,可以學習英國做法,指導教授不得擔任口試委員;口試委員的職責,特別是校外的口試委員,要能夠做到人情干擾最小化;碩士論文由一位校外委員進行書面審查即可,必要時才舉行口試。

但昭偉也指出國內碩博士論文品質不理想原因:一、大學生的基本學術訓練不足,無法讀懂學術論文,缺乏問題意識,無法做系統性論述,難以掌握議題的背景知識;二、大學教師要承擔的工作多,若指導學生過多,其學生的論文品質就難以令人滿意;三、部分系所的學生多,但學習動機不足、程度不一,教師被迫收很多學生,所以教師專業表現降低,指導的論文品質低落。

學者籲建立創作文化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退休教授謝世忠則認為,「模抄仿襲」會成為我國的文化根源有兩個原因:一、學生不擅發現問題、分析、提煉方法、批判、詮釋,因此「copy」得越完整越好;二、學位越多越好、越高越好。謝世忠指出,臺灣若不建置一個創作的文化,抄襲的陰影將永遠存在社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