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過胖過瘦、節食過度 醫:痔瘡風險增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痔瘡與飲食習慣有關,極端胖瘦都有可能好發痔瘡。臺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表示,肥胖容易導致肛門靜脈曲張,腹內壓升高及慢性發炎,導致排便時異常擴張而產生痔瘡;至於過瘦或節食過度,則會因營養不良、纖維質攝取不足,導致便祕,提高痔瘡發生率。

黃郁純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在痔瘡診療過程中,發現痔瘡患者的身形,撇除懷孕因素外,其中兩個極大的比率便是肥胖與爆瘦,這兩類人的痔瘡好發機率很高。

首先是肥胖。肥胖不僅導致三高,也可能埋下高痔瘡風險的因子,雖然沒有數據顯示其絕對值,但四項形成痔瘡的原因,當中有三項與肥胖有關。

首先,肥胖容易導致肛門靜脈曲張。痔瘡生成主因動靜脈小血管畸形、結締組織肌肉纖維增生,但肛門墊長期承受壓力,導致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或周圍組織變弱,血流緩慢甚至停滯造成靜脈曲張,這正是痔瘡的高風險族群。

二為肥胖導致腹內壓升高。若患者有病態肥胖或懷孕,腹內壓通常會慢性升高,當身體腹部脂肪過多,腹內壓增加會造成肛門組織受到壓迫、擠壓,使靠近內、外肛門括約肌的靜脈血管回流受阻,導致異常擴張而產生痔瘡,病理成因與靜脈曲張有點類似。

三為肥胖易導致慢性發炎。人體內的脂肪細胞會分泌促進發炎的激素,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反應,在肥胖導致的慢性發炎刺激下,外痔靜脈叢內靜脈曲張機率提升,並合併周圍結締組織的慢性增生肥厚而形成痔瘡。

四為節食過度導致便祕。這類型的患者可能長期因節食、營養不良、纖維質攝取不足,水分也喝得不多,排便時就容易對肛門和直腸施加壓力,長期下來容易誘發痔瘡或肛裂。

黃郁純說,怎麼吃、吃什麼都與痔瘡有關,而且牽連甚廣,不健康的飲食也會造成身體其他病變。若發現疑似痔瘡問題,初期可使用痔瘡藥膏塗抹、臀部浸泡溫水舒緩,若痔瘡反覆發炎、疼痛未見療效,就得提早洽詢專業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提早看診、提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