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中國出口萎縮 專家預警中共可能向全球傾銷

【記者方曉、夏雨/綜合報導】中國3月的進出口均出現大幅萎縮,尤其是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5%,降幅超出預期。專家示警,中共可能會向全球傾銷低價產品。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4月12日發布的數據,按美元計價,中國3月進出口總值5,008.1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2,281億元),同比(較去年同期)下降5.1%。其中,出口2,796.8億美元,同比下降7.5%;進口2,211.3億美元,同比下降1.9%。

出口數據衰退 象徵中國經濟難反彈

根據數據,中國第一季度出口呈衰退的主要貿易對象包括歐盟、美國、日本、韓國、英國和澳洲。這反映中國經濟繼續遭遇挫敗,在疫情後一直難以實現可持續的反彈。

《華爾街日報》表示,悲觀的貿易數據,加上民間消費大幅下滑,為中國經濟復甦蒙上一層陰影。目前,中國還要應對製造業產能過剩,所導致的貿易緊張局勢。

凱投宏觀分析師對路透社表示,儘管中國出口額同比降幅超出預期,但出口量仍創歷史新高,這表明在中國國內需求持續疲軟的情況下,出口商將繼續大幅降價,以維持國內外整體銷量。

彭博新聞報導,今年前3個月中國鋼材出口成長31%,達到近2,600萬噸。歐盟、美國和日本都曾批評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導致全球鋼價被壓低,這種擔憂已重新浮現。

在汽車和半導體這兩個領域,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今年前3個月出現兩位數成長。以美元計價的手機出口額下降,但手機實際出口量成長6.3%,印證中國手機公司的降價幅度。

各國保護自家產業 或陸續建貿易壁壘

分析人士警告,中國某些行業產能過剩,可能會導致更多國際貿易壁壘。這是因為中共會向全球傾銷低價產品,從而對西方國家本土產業造成不公平競爭。各國政府可能會採取貿易壁壘措施,以保護本國產業。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商學院教授謝田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國低價品傾銷全球,恐加劇國際貿易緊張局勢。中共現在大力補貼電動車產業,實際上是在轉移過剩產能,也轉移失業。現在歐盟和美國都在封殺中國電動車,未來幾個月會成為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謝田還指出,電動車產業作為中共力推的新「三駕馬車」(消費支出、綠色轉型、技術創新)之一,如果因為補貼和低價傾銷觸發高額關稅,能否拉動中國經濟復甦就有待觀望。

此外,評級機構惠譽已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理由是經濟成長放緩和政府債務上升,給公共財政帶來風險。

應對中國過剩產能 美不排除加關稅

週日(4月14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在接受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也說:「我們擔心中國產能嚴重過剩,中國廉價商品對我們市場的出口可能會激增。」

她說,「我在與他們(中方)的討論中明確表示,這不僅是我們的擔憂,也是其他國家、歐洲、日本甚至新興市場的擔憂,如印度、墨西哥、巴西等。」

葉倫日前訪問中國,譴責中共的「不公平經濟行為」,包括涉嫌霸凌在中國經營的外商,以及透過補貼某些產業導致產能過剩,進而扭曲全球市場。

當被問及美國是否會對中國商品徵收額外關稅時,葉倫告訴CNN,「我不會放棄任何可能的回應,但我們確實希望負責任的管理這種關係。」

中方推動綠能產業 創造就業有限

中共向製造業投入巨資,且重點關注電動車、電池和綠色能源等新產業,企圖為經濟尋找新的成長動能。但這些新產業很多都高度自動化,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高盛2023年的分析發現,中共優先發展的三個主要產業——電動車、鋰電池和綠能,僅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5%左右,不能為大學畢業生和農民工創造足夠就業機會。

密西根大學的中國通高敏(Mary Gallagher)在新研究中說,從大躍進到中國房地產繁榮,產能過剩是中共治理模式的一部分。

榮鼎集團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區分了暫時的供應過剩(正常市場波動)與國家驅動的生產過剩,發現北京片面支持生產勢必導致供需失衡。

葉倫在訪中時,曾針對產能過剩問題敦促北京,有供應也該有需求,一種消化產能的方法是刺激國內需求,讓家庭消費在中國GDP中獲得更大比重。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4月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共的補貼總額是美國、德國等國的三到九倍。主要受益者之一是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這導致比亞迪產能顯著擴張,競爭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