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中醫還是有他過人之處,從古籍中,我們可以體悟,中醫是神傳文化,有很多精華沒被發現,這部份可能有更驚人的療效,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我們應該來發掘這一部份。」俊逸的外表、溫文的談吐,中醫師王金鐸談起文化、醫學,由內而外散發著傳統中國儒家知識份子的人文素養。
他接著說:「中醫注重陰陽五行、節氣變化。人要順應自然,人體才會健康……」
心繫中醫終能如願
王金鐸小時候,父親開了一家中藥房,他自幼在中藥堆裏鑽進鑽出,有時也要幫忙家裏處理中藥材,分類、切片等等。父親教的一些湯頭歌訣,他總能朗朗上口,對中藥藥性也多耳熟能詳,自然對中醫有了一份親近與熟悉。
高雄中學畢業之後,王金鐸考取了成大航空系,念了四年畢業後還是對中醫難以忘情;後來又考取了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從此接上懸壺濟世的行醫緣。在中國醫藥學院的中醫學系是中、西醫都要修的,所以王金鐸醫師具中、西醫雙重醫學專業養成背景。完成學業後,他先後在花蓮、大林慈濟醫院以及台南市立醫院當過中西醫主治醫師。
「也許是冥冥之中,和中醫有著特別的緣份,潛意識中就有這個志願,總是覺的還是應該走向中醫。」王金鐸說,每當他執業西醫時,病人總是愈來愈多,病人多了,工作也愈來愈累;他認為這應不是醫生的常態生活,離潛心醫術相去甚遠,因此一直掛念著中醫。
幾番輾轉,王金鐸到台南胸腔病院創立中醫科,經常參加一些社區義診,技術也磨煉得愈來成愈成熟,也打開了一些知名度。後來因緣際會王醫師就決定出來開設裕信中醫診所至今。
潛心修煉醫術升華
作為中西醫術兼備的醫師,王金鐸對二個不同文化體系形成的醫學觀有著深刻的體會。他認為,治病不能只看到物體表面,而要看到物體表面的背後的真正的問題,像是秋天,空氣乾燒,口腔黏膜就會發癢,癢就會咳;西醫沒有這個觀念,西醫師會判斷裏面是不是發炎了,有沒有分泌物,有沒有病毒、細菌,但是沒有發覺背後的真正的問題是「燥」,治療上只要養陰潤燥,咳嗽就會改善。
王醫師還說:「中醫不像西醫,開藥沒有什麼標準答案,沒有固定的方子,要根據每個病人當時的不同情況去診治,用標準答案開藥的中醫師,久了就會發現是不行的。」
除了專研中醫之外,王醫師還走上修煉之路,10年前開始修煉法輪功。因為修煉,王金鐸對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很多對中醫醫理上的理解與突破,如同水到渠成,在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展。
「透過學煉法輪功,靜下心來後,發現自己一直在提升,治病的療效變好了。在治療的過程中,無形中,就會有個突破性的想法出現;以前,知道哪個醫師治了什麼病,就會想趕快去問人家,『你這個病是怎麼治的』,一直在尋求有沒有速成的方法;但是現在發現,只要自己靜下來,只要用心,無形中,該有的,就會進到你那個治療思緒中;無形中,醫術就一直在提升。」◇
配稿: 身體調和 健康自來
王醫師說,現代社會大家都很忙碌,工作、事業壓的喘不過氣來,就連小感冒也希望不能影響工作、事業,所以人們會希望感冒看醫生後,馬上見效。「不像是有些生活比較放鬆的人,偶爾生一點小病也是一種享受。一點痛苦也不要、不舒服也不要,其實這樣是不好的。」
「人體就像是大自然,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中醫就是幫助人把身體調合到正常的狀態,來緩解你身體的不舒服。西醫就是很快的解決你的痛苦,但是身體還是處於不調合的狀態。所以有時人家說,西醫壓久了會壓出大病,因為它不調合嘛!」
王醫師進一步說明:就像是你身體在抗議了,身體產生了一個暴動,我可以立刻把它撲滅,可是他沒有去想,為什麼身體要出現暴動,要抗議。中醫會根據人體的脈、舌去觀察、研究人身體哪裏不調合了,然後趕快把它調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