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溫嬪容中醫師專訪】萬病由心造 醫人也醫心(1)

溫醫師。(攝影/陳松齡)
溫醫師。(攝影/陳松齡)

文/陳松齡
「持續了1、2年的肩膀疼痛,只因閱讀您所寫的簡易按穴療法,依樣畫葫蘆按穴15分鐘,居然不藥而癒了!」對於溫嬪容醫生來說,這樣的案例並不特殊。

長期在《大紀元時報》專欄寫作,時常接到讀者感謝電話的溫醫師,近日將其行醫數十年來的寶貴經驗集結成《按開人體的竅穴位玄機妙用》,出版以來好評不斷。書中除了介紹簡易按穴療法,也帶領讀者認識實用穴位,更附上精采的醫案,加深讀者對於醫理的剖析與體認。所謂「不為良相,寧為良醫」。一位良醫能活人濟世,可謂功同良相。而當年,一心想往學術界發展的溫嬪容醫師,又是如何走上懸壺濟世之路呢?

從教授夢想到醫生之路

來到溫嬪容醫師位在台中西區,鄰近國立台灣美術館的「明慧中醫診所」,對面即是一座綠意蘢蔥的公園。診所建築雖然老舊,卻打理得十分整潔,磨石子地板與年代久遠的木椅,彷如步入台灣古早年代的日式診所;而廊前微微腐朽的巨大木馬雕像,卻不由得不令人聯想到華夏富麗的漢唐文明。溫嬪容醫師,本是一位相容並包的謙和學者。

談到為何走上中醫之路時,她說:「小時候我們家住在台東的半山腰,鄉下地方很少有西醫,生病的時候,老人家就會去附近找草藥,煮來吃。」

生長在純樸鄉野的溫嬪容,有一種自然率真的個性。即使幼年對於大自然的復癒能力有著親身體驗,真正接觸到正統中醫的知識,還是要等到20多歲後,一面在東海大學攻讀公共行政碩士班,一面在電信局上班時,一位主管的慧眼所賜。她說:「那位主管家裡祖傳中醫好幾代了,那時候中醫師不需要執照,所以他也幫人治病。」

當年這位主管一心想為家學找傳人,無奈子女興趣缺缺,他就將珍藏的中醫典籍傾囊借閱給好學的溫嬪容,期許她能走上這條路。然而當時還在就讀研究所的她,卻另有他想。溫嬪容說:「以前的我,認為改變人的思想,才是真正救人。所以我希望當一位大學教授,可以發表論文研究,可以到處演講,教導大家怎麼思考與生活。」

於是,溫嬪容一路往學術救世的路程邁進。研究所畢業後,她不但通過教育部審定大學講師的資格,也成為空中大學的講師。而她苦心孤詣的碩士論文,也深獲一位台大教授的青睞,甚至詢問其指導教授,能否讓她報考台大博士班,想要收她當學生。然而命運的峰迴路轉,卻讓溫嬪容起了以中醫為業的想法。

認真苦讀完成淑世理想

當時的她體弱多病,求助中醫治療時有疑必問,常把醫師問倒。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研究精神,正是成為一個良醫的要件。她說:「許多醫師被問倒了,就說:『那妳乾脆自己去念吧。』所以很多中醫師鼓勵我去考試。」另外還有一位西醫家庭醫師的話,對溫嬪容啟發甚大。當時她問其報考博士班,抑或考中醫的意見,醫師說:「十個博士學位不如一個醫生執照,妳要救人就要實際去救人。」

此話如雷貫耳,於是個性堅毅又帶點傻氣的溫嬪容,就這樣一面上班一面認真研讀,花了6年,是同期考上160位中,唯一沒有補習而通過中醫檢考、特考考試;再實習2年、執業10年;至今接觸中醫20年,針灸達200萬針以上,累積了可觀豐厚的經驗。如今回想起來,行醫或許比教學更能完成她淑世的理想。她說:

「當醫生可以面對面,針對他個人問題去救他。像現在我從事臨床診療,很多病患是大學教授、學校校長或者老師。如果他有問題,可能就會有一群人遭殃。當你幫他解決了,可能就比較圓滿,也少一些人受池魚之殃。」(待續)◇


溫醫師替新幾內亞人針灸。(攝影/陳松齡)

溫醫師演講時,替民眾講解。(攝影/陳松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