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反服貿:台灣人的自我拯救(上)

⊙何清漣
自從馬英九政府執政以來,台灣政府所作所為就越來越像港府——北京的政治代理人,台灣媒體被中資明目張膽地滲透,經濟上的空心化日益嚴重,國民黨對北京的依附成了該黨的政治資本。因此之故,北京已將「統一」看作指日可竟之功。北京推出〈兩岸服貿協議〉的目的,就是打算為中台一體化鋪上最後一塊鋪路石,沒想到這一桶滾水倒進去,將溫水裡的一些青蛙燙得猛跳起來,開始自救了。

台學者剖析服貿協議陳明利弊

台灣反服貿並非即興而起的一場街頭運動,更非中國官媒宣稱的青年們趕時尚。它是台灣學界、學生、民眾等多重疊合的利益訴求,其中隱含的最重大目標乃是保衛台灣的民主制度。對持續多年的「紅色滲透」,台灣學界及民間社會早有感覺,無奈藍綠之爭早已讓台灣的民主政治處於半癱瘓狀態。這次以服貿為引爆點,乃因台灣人民感到若再不行動,台灣將步香港後塵,民主制度難以保全。

大陸官媒宣傳說〈服貿協議〉是中台雙贏,台灣反對者因為不懂,故盲目反對,並被台獨勢力所利用。但他們所說的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台灣民眾並不相信那些說法,比如說「一旦通過〈服貿協議〉,台灣的產業就會全部倒閉」之類的。最開始,台灣民眾主要的反應是「政府在〈服貿協議〉上溝通不足」、「官員說明時術語太多、越聽越迷糊。」

從專業角度講,〈服貿協議〉乃北京有備而來,準備了很長時間,涉及幾十個產業,如果沒有專業人士對兩岸的相關產業及政策做詳細研究,確實無法指陳利弊。正是台灣大學幾位學者的努力,台灣民眾才能了解〈服貿協議〉對台灣造成的實際傷害。

為了讓大家了解〈服貿協議〉,台大鄭秀玲、張錦華等幾位教授不憚勞煩,逐條解析,經過數月努力,終於寫成〈兩岸服貿協議對我國的衝擊分析〉,為本次反服貿提供專業分析。

中國的政治反對者(包括維權者)當中,有些人因自身文化不高,出現反智傾向。在對民主運動與民主制度不甚了了的情況下,經常極度誇大街頭活動的意義,鼓吹「千呼萬喚,不如街頭一站」,以奚落辱罵「公知」為樂。本次台灣反服貿運動,至少應該讓這些人懂得一點,現代社會並非農民起義時代,長矛大刀一舉,砍人頭就算革命,「劉項原來不讀書」是行不通的。

民主社會成長的青年易於組織

台灣青年的政治冷感緣於對藍綠黨爭的厭倦。但他們成長於民主社會中,其社會化過程使得他們具有清晰的權利意識。如果說在大陸動員學生參加社會運動,還得經過一番反洗腦,才能讓學生們擺脫「民主不能當飯吃」的「動物農莊意識」。台灣青年學子知道捍衛權利必須通過社會參與,因而投入到反服貿運動中來。一旦投入,他們這代人又能充分利用網路平台迅捷傳播並組織各種活動,效率很高。例如他們蒐集各種信息,做成《服貿協定非懶人讀本》,裡面附有〈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全文〉與附件,另外還列有關於自由貿易重要性的普及版,在「關於中國因素」一欄,還列了六篇文章,特別解讀各種中國因素是否會發生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對於不懂服貿協議的人來說,關於程序瑕疵(五點)、關於產業影響(六點)、世代差異與衝突、「服貿之後,我們該做的事」,都具有參考意義。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還開辦了「反黑箱服貿街頭民主教室」,進行反服貿常識普及活動;Facebook上開設了一個反黑箱服貿協議社區 (Community),隨時發布各種信息。與馬英九政府的官方解釋相比,反對者以淺顯易懂的網文、圖表、漫畫、影片等,在〈服貿協議〉的話語權和解釋權上占了上風。他們在網站上專門列出全台灣立委的名單及電話,動員台灣民眾履行公民義務,行使公民權利,給立委打電話,表明反服貿的態度。

國民黨除了努力將反服貿拉向藍綠黨爭之外,最尷尬的是無法解釋馬英九政府為何要盡快通過〈服貿協議〉。一位美國華人發推說,「電視上看見馬英九總統說,如果服貿協定被否決,『人家會說我們不守信用。』這個『人家』是誰?大家都知道。國共談判吃了這麼多虧,還怕『人家』不信任你。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不是電視上直播,不敢想像他會用如此直白的語言。難怪他的支持率低到被冠以『九趴總統』的稱號。」——轉自《中國人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