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高雄

巷弄裡的舊書香 城市中微小幸福的美好

書店一偶讓人能安靜地享受閱讀。(攝影/方金媛)
書店一偶讓人能安靜地享受閱讀。(攝影/方金媛)

文/方金媛
推進門,舒適的空調冷氣瞬間劃開門外浮躁的塵囂,耳朵流進的旋律,輕柔但有時間厚度,地上沒有一堆堆長了幾尺高參差不齊的書堆,書架上的書宛如士兵,一列列英挺地站著。隨手一拿,書況如新,書底標示的價格卻讓人一驚。

復興二手書店已屆而立之年。復興二手書店已屆而立之年。(復興二手書店提供)

這裡不是新書店,是舊書店,而且還有一個很不「文青」的名字──復興二手書店。

復興二手書店1987年成立,最早開在高雄市復興路上,而後搬到新田路,店名繼續沿用著,也是告訴老客人:我們還在,一直都在。

「同理心」暖心的經營

十年前,吳俊彥接手父母經營的舊書店,有社工背景的他,在經營上燃著社工魂,「同理心」是他要傳遞的一把火。這一點在對書籍的整理中,尤其看出他的堅持。

一般二手書店業者收完書,簡單地清潔封面封底、修補書背後即將書本陳列上架;吳俊彥認為還可以做更多,摩擦、裁減、去漬、補色……,作工繁複多達十幾道。

經常是大門拉下,吳俊彥繼續加班理書,熬到深夜一、二點也是常事。架上一萬多本,總共花了他五年的時間才將全部整理過。

一本舊書,為何還要如此費工耗時整理修復?他說,人都喜歡美好的事物,用心整理好一本書,讓顧客心滿意足,是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開書店原來沒有文青式的浪漫!「喜歡做就很高興!」他說。無怪乎,客戶的讚聲不外乎「乾淨」、「親切」、「書美價廉」,有人甚至開玩笑地說──是不是「掛二手賣一手」。

吳俊彥細心地整理每一本收進來的書。吳俊彥細心地整理每一本收進來的書。(記者方金媛/攝影)

愛書如愛人

書香薰染三十年,也看過形形色色的客人,吳俊彥說,「會愛書才會愛人!」他說,許多客人習慣性從「書頂」勾書,幾番下來,書容易撕裂受傷。善待的方式是從封面和封底約中間處將書本取出。「如同你愛一個人,你會摟著對方的腰,而不是拽著他的頭。」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吳俊彥希望讀者都能以「同理心」對待「書」 和「人」,把好書留給下一個人,一點點善意最終都潤澤自己。

收書看人生

「收購」是二手書店書籍的主要來源。收書是一門學問,要不要收,以及收購價多少,有很多考量的因素,這需要經驗和專業的累積。吳俊彥說,收書也是件體力活兒,尤其遇到沒電梯的公寓,幾捆書幾層樓扛下來,早已令人氣喘吁吁,大汗淋漓。

他也說,四處收書不是一趟奇幻冒險,書是「記憶的承傳」,有許多顧客對書能明快的「斷捨離」,有人是戀戀不捨的糾葛;但相同的是,卸下書堆的壓力,都代表著他們可以展開新的未來。

書店裡的說書人

「哇!這麼多書,老闆,每一本你都看過嗎?」吳俊彥說這是常被詢問的問題。答案是──當然不可能!但人和書、人和人在書店交會,讓書店老闆也成了一個說書人。他分享了有關「從小培養閱讀習慣」這支大旗下的小故事:

曾有一對父母帶著小孩進書店,說要買書培養小孩的閱讀習慣,當他陪著小孩挑書時,家長在一旁卻只顧著滑手機……。

一對夫妻和三個女兒是店裡的常客,孩子們看書不挑,全家也會分享各自看到的好書。之後得知,小孩在課業上的表現一直都很好,大學畢業後留美深造,現在各自都有不錯的工作。

架上整齊劃一的二手書。架上整齊劃一的二手書。(記者方金媛/攝影)

舊書店地圖 尋找閱讀的美好

自2010年開始,吳俊彥開始踏訪高雄各舊書店製作地圖,從最早一張A4紙,條列高雄所有舊書店資訊,到2017年地圖進化成圖像化的精緻小書,不變的是製作者滿滿的心意,變的是,隱藏在巷弄間的舊書店,七年來一間間黯然退場……。

吳俊彥說,每年寒暑假後,總有許多學生來找書,但不一定找得到,於是興起做地圖的念頭,一來方便讀者找書,二來也支援連結每間書店。在旁人看來,這動作似乎是將客戶往外推,但吳俊彥不以為意。

他說,每家書店都有適合的讀者,一個人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彼此互補不足,共好共榮,何樂而不為?!他也說,與其他都會不同,高雄二手書店零散分布,他希望藉由合作關係,讓每家書店都能好好的存活下來。

歷年來的高雄舊書店地圖。歷年來的高雄舊書店地圖。(復興二手書店提供)
最新版高雄舊書店地圖。最新版高雄舊書店地圖。(復興二手書店提供)

尋找二手書店的春天

網路的發達,許多人從翻閱紙本書跳到滑網頁上的文章,網路書店更給實體書店重重一拳。現在不論連鎖書店或獨立書店大多需依靠複合式的經營方式,賣文具、賣咖啡或辦活動,來維持書店的營運,二手書店也是這波浪潮下的受災戶。

對於二手書店的前景,吳俊彥並不樂觀。他說,現代人的時間被瓜分得很零碎,花在閱讀的時間變少了;從前是床邊一本書助眠,而現在已被手機攻城掠地了。

此外,書店新書退貨後,目前經銷商也不囤貨,直接舉辦書展促銷,其優惠價格相當誘人,也壓縮了二手書店的生存空間;更何況看新書的人口越來越少,買二手書的人口也隨之萎縮,其中有不可分的連動關係。

書店一偶讓人能安靜地享受閱讀。書店一偶讓人能安靜地享受閱讀。(記者方金媛/攝影)

城市中不可少的風景

電子書越來越普及,網路書店大軍壓境,有很多人仍鍾情於翻動紙張的真實觸感,耽溺在與書本共同築起的安靜世界;也仍有一群人將書店作為他們實踐理念的基地,和讀者對話、行動,堅守著「實體書店」一方堡壘。

書店的存在,是城市風格中,獨立不群最立體化的表現。當書店消失了,是否代表這座城市也消失了「思考」?

「城市裡沒有書店是件奇怪的事,書店不僅是個傳遞知識的地方,也是放鬆的地方。」吳俊彥說。

他說,在日常的傍晚,上班族、學生純粹來看書;周末假日,全家大小一起來挖寶,也找到了需要的書,這是書店的小確幸時光。「努力把實體書店做好,服務喜歡實體書的人,這就是我要經營的書店!」他說。

全家大小都挖到寶。全家大小都挖到寶。(復興二手書店提供)

靜心看書

許多人都認同閱讀很重要,也希望藉由「看書」來「靜心」。吳俊彥認為,每個人「靜下來」的方式不同,有人在咖啡的滴落間,有人在魚兒上鉤的等待中,但看書,是比較方便的方式。他說,「書會說話,但要看你能否放開心胸和它對話。看一本書時,它其實就在和你說話,但能不能聽書把故事講完,就要看你的心夠不夠平靜。」

書展方便更多人看見好書。書展方便更多人看見好書。(復興二手書店提供)

書店,是書暫歇的驛站,等待著與有緣人踏上不同的旅程,豐富沿途風光。

走進書店翻翻書,和老闆說說話,是最實際的鼓勵;而帶走一本書,更是一句最有力的「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