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美中冷戰如何投資 專家看好四產業

美國與自由世界國家為主的消費醫療器材產業鏈,預計將從中國抽出,移往自己的國家。( 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與自由世界國家為主的消費醫療器材產業鏈,預計將從中國抽出,移往自己的國家。( 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文/記者張原彰
美中間的持續交鋒正醞釀國際間「新冷戰」的局勢,特別是在產業層面裡,企業撤出中國,重組非紅供應鏈的態勢已然成型,學者認為有四大產業在這樣的變局裡值得期待。除此之外,全球還將出現「反共供應鏈」,這不僅是遠離中國的層面,更將積極處理中共對全球的滲透問題,同時進一步限縮中共在國際間的金融行為。

「新冷戰的戰爭前緣已經開打。」台經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主任高仁山表示,美中在科技端、金融、經濟與貿易等面向已開始交手,且美國持續集結盟友在科技、數位經濟、5G、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產業供應鏈與中國脫鉤,讓自由世界發展自己的市場,「這樣的趨勢越來越明朗。」

回顧舊冷戰時期,許多產業在此大時代的氛圍下得以發展,高仁山表示,在美國與蘇聯對峙的過程裡,軍工產業與核能產業持續茁壯,而當時較不注重民生消費市場。他說,現在ICT(資通科技)產業已蓬勃發展,雖然與當年的情景有所不同,但類比過去舊冷戰的狀況,新冷戰時期也勢必推動特定產業的成長。

四大產業將受惠新冷戰格局

美中交鋒使得全球企業撤出中國,建立非紅供應鏈,高仁山分析有四大產業類別將受惠於美中新冷戰的格局,獲得較多的發展利基。第一是數位經濟等產業。他說,美國已建置完善的數位高速公路,且在疫情後,讓亞馬遜等電商企業加以壯大,同時居家上班的需求增加,更加速5G與相關應用的發展。

第二是製藥產業與醫療器材產業。高仁山說,過去中國是學名藥生產的最大國,全世界都依賴中國製的中低端學名藥;現在各國不再向中國買藥,相關供應鏈將面臨重整,預期遷往日本與臺灣等化學工業較厲害的國家。美國與自由世界國家為主的消費醫療器材產業鏈,也預計從中國抽出,移往自己的國家,「各國已認識到即使不賺錢,對於醫材也要有所準備。」

第三是電動車與無人機等產業鏈。他說,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基地在中國,這牽涉到稀土資源的配置,也是電動車與無人機等產業發展的重點要素。由於美中持續衝突,中國可能以稀土作為籌碼進行威脅,美國勢必會調整產業布局。目前推測,工業水準較為先進的俄羅斯可能成為選項,但考量政治上的對立性,美國也可能把鋰電池產業鏈移往加拿大,但相對成本較高。

第四是通信相關的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與數位資訊等產業鏈的重整。高仁山說,「這是市場最關心的。」全球ICT跟國安相關產品,美國的市占率最大,美國持續要求大型製造商移出中國,目前ICT產業的生產地點會選在印度,現在印度的人口、勞動力與消費市場就像是20、30年前的中國,且體制與西方國家接軌。

高仁山說,在這些產業裡,臺廠占有重要角色,特別是蘋果的iPhone代工與臺廠長年合作,不會要求更換製造商,但會要求他們撤出中國。另外,ICT產業的龍頭是半導體產業鏈,這不是想扶植就扶植得起來的,而臺灣長年有所布局,預期未來半導體等高階ICT產業鏈續留臺灣,且可持續發展較高價值的產業鏈,「政府應積極讓應用科技端的產業鏈進來臺灣。」

美中新冷戰不僅促成「非紅供應鏈」的調整,由於美國持續制裁、防堵與圍堵中共,讓「反共供應鏈」順勢成形。高仁山說,「隱隱約約的可看出反共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美中對抗的格局下,美國正在處理來自中共的網路威脅,因此數位資安產業會是被重點扶植的產業別。

另外,中國長年從自由世界為主的金融產業裡獲得資金,並轉借給一帶一路等發展中的國家,並藉此掠奪他國資源,現在美國已體認到不應用民主社會的資金餵養中共政權,因此也將明確區分金融服務業是否屬於民主陣營,並進一步限縮中國的金融行為。

臺灣金融法規嚴格 政府可調整

高仁山說,這些產業臺灣都可望受惠,特別是香港喪失金融市場的地位,臺灣在民主自由的價值上與美國接軌,具有較大的發展機會,但臺灣的金融法規較為嚴格,對此政府可加以衡量,且產業鏈的調整過程裡,金融業也將跟著移動,臺灣受惠的程度也較大;另外,半導體的發展牽動5G、6G與數位資訊服務業,美國也將帶著臺灣往前走。

高仁山說,美國打經濟與科技戰背後的重要思想是,不想花任何一毛錢餵養中共軍隊的軍力,而按此邏輯,美國也將剷除中國的科技、金融與物資來源,因此預期在未來的中國,只會留下滿足他們內需市場的產業,「美國想讓中共自己倒臺與瓦解,這樣不會讓中國人民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