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華人民主希望 外媒:台灣有能力改變中國

美國期刊《外交政策》認為,台灣擁有的軟實力,對大陸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圖為大陸遊客在台灣故宮博物院外拍照。(記者陳柏州/攝影)
美國期刊《外交政策》認為,台灣擁有的軟實力,對大陸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圖為大陸遊客在台灣故宮博物院外拍照。(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黃捷瑄、蕭軒/綜合報導】受到國際矚目的馬習會今天登場,美國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5日專文分析,台灣與中國大陸制度上的根本差異,將是兩岸統一最需要克服的障礙。馬習會或許受到台灣內部反彈,卻能推動大陸思考民主體制。

《外交政策》編輯費希(Isaac Stone Fish)以〈習近平的台灣陷阱〉(Xi Jinping’s Taiwan Trap)為題,描寫習面臨的兩岸統一障礙。費希認為習可能是歷來最接近兩岸統一的大陸領導人。但是台灣的民主及人權發展,已經是台灣的軟實力,統一的困難不只在於多數台灣人希望維持自治的現狀,最大的差距在於「政治制度:大陸仍然是一黨專制;而台灣是健康且喧鬧的民主」,拉近兩岸關係可能像台灣許多人擔心的,造成台灣民主的扭曲,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大陸向更民主的未來微調,對許多大陸人來說,這是偉大且似乎達不到的夢想。

費希提到,儘管大陸在土地、人口、經濟及全球地位看起來更大,北京仍然有上千枚飛彈對準台灣。然而,權力及影響力不是單向流動的。台灣長期在文化、宗教、政治上影響著大陸,以及在大陸建立政黨的自由主義者,僅僅台灣的存在就代表著中國民主的最大希望。此外,台灣是現代及成功的中國人,能夠反對共產黨統治,並且支持民主的活證明。

特別是台灣的存在,戳破了中共長期以來說「中國人不適合民主」的謊言。費希引用作家龍應台及總統馬英九對西方世界的話,強調台灣民主的象徵意義。龍應台曾說:「中共對你說,在五千年的儒家社會,民主行不通。但是在台灣,你可以對中國有不同的想像」;馬英九2013年在史丹佛大學說:「台灣代表著民主如何在華語世界扎根的光輝典範……台灣已經證明民主可以在中國社會成長茁壯。」

費希樂觀認為,訪台的陸客人數2008年有5萬5千人;到了2014年,這個數字增加到400萬人,「如果大陸人願意,他們有機會學習台灣的制度如何有效。」

文中提到,中共在1966~1976年發動了文化大革命,但台灣的故宮卻有全世界最精緻的中國藝術及文物收藏。英國阿伯瑞特維斯大學教授任格雷(Gary Rawnsley)曾經對《洛杉磯時報》說:「現在台灣投射軟實力的主要道路就是『台灣保存了傳統中華文化』的概念。」

費希還寫到,台灣名人在大陸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例如:曾經在美國Google、蘋果、微軟任職的台灣企業家李開復,他的微博在大陸有近5千萬追隨者;藝人伊能靜的微博也有1,300萬追隨者,他們都曾因批評中共受到打壓。然而,台灣文化對北京及大陸公眾很關鍵並不是新的現象,鄧麗君在大陸受歡迎的程度歷久不衰就是一例。

費希認為,由於任期即將屆滿,馬英九可能在台灣沒有拉近兩岸的影響力了。但是,即使馬習會在台灣引起強烈反對,這個事件還是會迴盪在大陸的共黨幹部之間,刺激大陸的體制中人創造性思考政治。

中國須走上民主道路
學者:否則統一沒得談 

此外,馬習會今天登場,各界關注總統馬英九是否會提出人權相關議題?華人民主書院董事曾建元表示,從馬總統當選前後,對六四民運截然不同的態度來看,在馬習會提出人權議題的機率,可能性是零。他認為,按照馬總統的行事風格,必定考量別讓中共不開心;且本次馬習會除了讓國共雙方鞏固關係,也為日後兩岸元首高峰會議奠定基礎,他說,「所以馬總統勢必不會講出令對方感到被指責的人權議題。」

外界關注馬習會若觸及統一問題,中共避談人權,未來或將有損台灣人權。對此,曾建元直言,「若要統一,必定要建立在相同的制度和價值上,也就是建立在民主、法治和人權的基礎上。」他舉例,自由人不可能放棄權利淪為奴隸,中共承諾香港一國兩制卻變調,「長遠來講,若兩岸真的會朝向統一的方向走,中共必須接受台灣對人權、民主、法制的檢驗。否則就沒得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