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政治

江氏經濟學禍害 專家憂中國步向失落

專家學者多數認為,雖然市場上時常出現不確定因素可能引起短期效應,但中長期還是要回歸觀察一個經濟主體的基本面。(台綜院提供)
專家學者多數認為,雖然市場上時常出現不確定因素可能引起短期效應,但中長期還是要回歸觀察一個經濟主體的基本面。(台綜院提供)

【記者黃筠芸/台北報導】人民幣匯率自去年7月到今年2月農曆新年前夕,短短半年間的貶幅高達6%,加上中國外匯存底自2014年中起,縮減約6,630億美元,大量資金外流、股市震盪,引發全球擔憂中國總體經濟情勢。對於中國大陸股、匯市重挫後續的展望,學者認為,雖然市場上不確定因素可能引起短期效應,但中長期還是要回歸觀察經濟主體的基本面。

葉倫談話暗示 美元恐難再升息
在華人世界歡喜迎新年之際,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葉倫2月10日在眾議院進行貨幣政策報告時表示,由於全球經濟放緩、油價暴跌、美元走強損害出口,不利美國經濟成長,因此,可能阻礙聯準會的升息步伐,換言之,暗示了今年3月升息的可能性不高。

對於過年後人民幣的匯率走勢,實踐大學講座教授沈中華表示,現在要以葉倫2月談話後做分水嶺。葉倫放話「美元可能不升息」後,資金紛紛從美國撤退,人民幣可能有短暫一陣子微微回升。沈中華建議投資人,等這段資金波動安定後再回來看,還是要留意基本面因素,例如: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等。

實踐大學講座教授沈中華建議投資人,要留意基本面因素。(台綜院提供)實踐大學講座教授沈中華建議投資人,要留意基本面因素。(台綜院提供)

中國大陸經濟明顯放緩
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顧問暨亞洲金融季報總編輯李勝彥表示,中國大陸在1978年12月採取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以出口和投資為兩大趨動力,多年來達到2位數字的高度經濟成長。但是,自2011年以來,大陸經濟出現硬著陸的憂慮,不僅未再重返2位數成長,甚至自2011年的9.5%逐漸下降到2015年的6.9%。

李勝彥指出,外界推測,如果改用中國大陸的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已放貸款量3個指數組合成的所謂「李克強指數」來判斷,2015年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實際上可能只有3%~5%,可見,其經濟成長放緩情況確實鮮明。

李勝彥談到,當前中國大陸的經貿規模、外匯存底和人口數量傲視全球,其經濟變化對全球經濟、金融影響很大。例如: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占全球第一位的有鐵礦石、大豆、銅和石碳等,原油進口也占全球第2位,僅次於美國,在其經濟成長較高時期,為全球資源之暴買國家。

由於中國經濟成長放緩,自2014年11月以來,進口成長率已連續每個月皆衰退,甚至有8個月是2位數衰退,造成當前國際原油和重要商品的需求低迷,導致價格下跌,衝擊原本對中國大陸電子、資通、石化等一般商品出口比率較高的國家。

再者,比較令人憂慮的是,當年中國大陸存在對影子銀行紓困、企業債務違約和不動產低迷等問題,似乎也部分拖累中國經濟的健全發展。李勝彥擔心,若此等問題未妥適處理而任其泡沫化,中國大陸恐將步上日本後塵,陷入經濟失落年代的困境。

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因榮譽顧問李勝彥表示,人民銀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顯然尚未對中國大陸消費和投資等實質面經濟產生正面刺激效果。(台綜院提供)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因榮譽顧問李勝彥表示,人民銀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顯然尚未對中國大陸消費和投資等實質面經濟產生正面刺激效果。(台綜院提供)

中國多次降準及降息
中國人民銀行為了刺激國內經濟,近年來多次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自2014年11月迄2015年10月,短短一年,共調降利息6次和調降銀行存款準備率5次,反映出中國大陸經濟放緩情況之嚴峻。

(台灣綜合研究院提供)(台灣綜合研究院提供)
李勝彥指出,人民銀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顯然尚未對中國大陸的消費和投資等實質面經濟產生正面刺激效果,反而在金融面,因為降息之國內、外利差縮小因素和降準之人民幣流動性增加因素,促使人民幣貶值、資金外流、外匯占款(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和外匯存底減少等金融緊縮的現象。例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2014年11月的6.11元貶值到今年1月21日的大約6.58元,貶幅高達7.7%,這種情形也部分反映是人民銀行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所致,否則在平常是罕見現象。

人民幣納入SDR不保證穩定
李勝彥指出,IMF在去年11月底宣布,將於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納入人民幣成為其特別提款權(SDR)籃子內第五種貨幣。SDR是IMF的一種輔助性國際標準貨幣,目前該籃子內的貨幣有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4種。人民幣入籃的重要意義在於其國際信用獲得IMF保證,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

但IMF對人民幣的信用加持並不能保證其籃子內貨幣的幣值穩定或走強,因為匯率變動主要反映國內、外金融情勢的變化。例如:上述SDR籃內4種貨幣一直都有升、貶值現象。

李勝彥指出,國內經濟持續放緩也會阻礙該國貨幣國際化的推動,舉日本的例子,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低迷,重挫日圓國際化的發展。再者,亞洲基礎建設銀行於1月16日開行營運,該行由中國大陸主導,因此,若中國大陸經濟放緩情況未能改善,導致資金外流和人民幣貶值的金融不穩定現象,北京在亞投行的功能也會一時難以完全發揮,這也會延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度。

中國:人民幣無續貶基礎
日前,掌握中國貨幣政策與人民幣匯率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新年假期結束前透過媒體向大眾喊話:「國際收支順差大、通膨低,人民幣匯率未來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

周小川說,影響貨幣匯率的經濟基本面,一是國際收支,也就是經常帳收支,二是通貨膨脹。2015年中國經常帳順差還很高,淨出口對GDP貢獻率不低,不需要靠貶值來刺激出口。其次,相較於歐、美、日央行的通膨年增率目標2%,中國2015年末只有1.4%,仍屬偏低,因此,人民幣匯率沒有持續貶值的經濟基本面。

需要擔心對於中國資金持續外流嗎?周小川表示,以「中國標準」衡量,不論是外流還是外逃,這些資金規模和每年4兆美元的貿易總量和3兆美元的外匯存底相比都不算大。

他提到,中國過去許多年是資金流入,因此,流出的資金中,部分可能是熱錢撤出,很正常。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增多,也是好事。但是,其中確實存在問題,例如:有人因信心不足等原因謀求海外移民、投資,也有中國企業利用中國的破產法律不完善,「跑路」到海外等。

不過,雖然外匯存底逐年衰退,但仍有3兆美元以上,顯然中國在國際支付和維持金融穩定上仍具相當的競爭力及彈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