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受網路衝擊,這兩都是台灣書店關最多的地方......

(Omarfaruquepro/CC by SA 4.0)
(Omarfaruquepro/CC by SA 4.0)
⊙林明新 /整理報導

聯合報報導,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在立法院表示,台灣實體書店以一年少100家的速度消失中,而書店消失最多的地方,是新北市與台北市。鄭麗君表示,這應該跟兩都的網路盛行有關,會更注意協助這兩個地區的書店。

最近連鎖書店實體書店相繼關店,繼Page One台北101店、金石堂忠孝店、誠品天母忠誠店之後,今年2月政大書城台大店也傳出關店消息,這已經是第四家關門的連鎖書店,新唐人報導,面對網路書店的激烈競爭,實體連鎖書店,勢必要找出自己獨特定位,才有生存空間。

既然上網買書,為何書店沒消失?

即便如此,在網路全面攻佔下,為何那些傳統實體書店還願意經營?DTRE德天國際地產商用物業代理暨分析師吳孟璇在文章中分析,許多時候消費者看了喜歡就順手買下,或是因此遇見更多喜愛的書而多買。

另外,會想買實體圖書的閱讀人,依然喜歡親手拿著書的體驗感,或是想比較同類的書本時,就會喜歡先閱覽內容再行購買。

會員制度也是個原因,曾有人說「是文青就該有誠品卡」,會員卡儲值制度可以累積點數與儲值,許多閱讀人因為有許多點數,也習慣儲值,依然偏好到實體店面購書。

還有是每間書店的書香氣息不同,差異化正是吸引閱讀人走進實體書店的最大誘因。

吳孟璇總結,網路化時代來臨,並不代表實體化的必然沒落,許多人事物依然是冷冰冰的機器難以取代的,業者應該要強化自己的區隔性,把握趨勢與顧客需求,實體商機依然無限!

文化部提振興6計畫

中央社報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6日請文化部長鄭麗君就「台灣出版市場的困境與突破」列席專題報告。

根據文化部送至立法院的書面報告指出,因創作者缺乏穩定創作環境、缺乏行銷平台、兩岸華文出版競合、圖書通路削價競爭、數位出版商議模式尚未成熟,以及閱讀習慣改變,免費資訊多等因素,影響台灣出版業的發展。

針對出版業產業鏈各環節的困境,文化部表示,已擬訂振興方案,共六大計畫,分別為強化出版產業趨勢研究及調查跟優化圖書採購的沃土計畫、創作人才培育跟出版專業人才升級的探星計畫。

另外,還有設置漫畫基地的跨域計畫、扶持獨立書店與出版的樂讀計畫、擴大辦理翻譯出版補助及拓展東南亞新興地區的領航計畫,以及推廣數位閱讀跟補助中小型出版社發行數位出版品及有聲書的雲端計畫。

文化部表示,除帶動國民閱讀風氣外,也改善政府圖書採購問題,已在2日行政院會中提案並決議,公部門購書優先採最有利標或異質性最低標方式辦理,提升公部門圖書採購作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