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政治

專家:中國智庫「庫多智少」

【記者李新安/綜合報導】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為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智庫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中國的智庫近年來增加很多,但專家認為,建殼容易,塞滿有作為的人才難。

全球第一智庫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的首任華裔主任李成博士認為,中國的智庫風生水起。根據賓州大學的2017年全球智庫研究,目前全球有6,846個智庫,其中美國占了1,835個,中國則有435個。

「體制內」智庫

李成表示,中共許多重要的決策,已經受到「智庫」的影響。2005年胡錦濤的「中國和平崛起」是由鄭必堅和中央黨校提出;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基於金立群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研究。

但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劉裘蒂注意到,這些智庫都是中共「官職」。這表明能夠在重要決策上產生真正影響的「謀士」,還是必須在「體制內」。

「旋轉門」的出口

劉裘蒂認為,智庫為中共政界的「旋轉門」提供了「出口」,讓退休的官員有「用武之地」。但是這個「旋轉門」很少反方向旋轉。

在西方,非官方智庫獨立於政府,是建立智庫公信度的要素。但是,中國的智庫卻往往爭取與政府掛鉤。中國智庫成為政治家、企業家和學者互動的場景。

許多觀察家對於中國智庫持「嘲諷」態度:中國的智庫只是為政府的政策背書;中國是「有庫無智」或是「庫多智少」。

劉裘蒂則認為,任何涉及在國際舞台上突顯軟實力的部分,必定要涉及傳譯的問題,包括對於國際受眾群語言文化的了解,這正是中國出國人潮和中國智庫裡面最弱的一環。

劉裘蒂也認為中國還需要更多的人文智庫,能夠區分「政宣」和「藝術」的智庫。其軟肋在於:建立殼兒容易,塞滿有作為的人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