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踏花歸去馬蹄香(下) 【文史】宋徽宗畫院故事

明 戴進 《月下泊舟圖》。(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明 戴進 《月下泊舟圖》。(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文/鄭行之
宋徽宗時期,畫家要進入畫院,必須經過考試。畫院的考試按題材分六科,並摘取古人詩句為題,由宋徽宗自己主考、評畫。

據說完成後的作品,如果中了皇上之意者可得賞賜。宣和年間(1119~1126年)薛志畫鶴稱旨,「賞賚十倍」;劉思義畫御容受到賞識,晉升待詔(文官官職名)。這些都是宋徽宗在位期間所發生的事,可惜這種種雅聞只成為燴炙人口的美談,故事中提到的畫作都已佚失,沒能留傳下來。

在鄧椿的《畫繼》中,提到了「命題作畫」「下題取士」的一些情況。我們來看其中比較有趣例子。

野渡無人舟自橫

此詩句來自於唐朝詩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應試者大多畫一空舟繫於澗邊,或畫一鷺鷥立於船上,或畫一鳥落在船舷,有的還畫了兩隻小鳥斜翅飛入船艙,以示無人。然而這些畫均被認為「與題不切」,受到徽宗賞識的卻是一幅船夫睡卧船尾,身旁還横著一根短笛的畫。

題為「無人」,卻何以畫上人呢?仔細推敲,原詩所說的「無人」,並非說船上沒有人,而是說沒有渡河的人。而這幅畫上的情景,正好表明了這層意思:荒郊野水,終日沒有過路的渡河者,船夫等得無聊,丟下了竹笛,睡覺去了。這樣豈不是更加突出了孤舟的寂寞和周遭的荒僻?看來中選者不但是丹青妙手,在文學方面也極富素養。

深山藏古寺

此題一出,眾考生皆以為不難,紛紛提筆作畫。有的在古木蒼蔥的山中露出古寺一角;有的在山腰畫半座古寺;有的則乾脆畫一寺矗立山中。

其中有一幅畫作構思奇特,只見畫面上有一羊腸小徑,依山傍水,忽隱忽現,一個和尚正在溪邊取水、挑水。徽宗看後龍心大悅,當即錄為第一。這幅畫畫得很簡單,但其高明之處是把「藏」字巧妙地、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既有和尚挑水,那麼山中定然有寺院,寺院自在此山中,只是雲深不知處而已。

踏花歸去馬蹄香

這個考題真是獨具匠心,考題一出,考生們幾乎都忙於畫馬畫花,或畫達官顯貴、文人仕女穿梭於花叢之中,馬蹄上還殘留著少許花瓣,用以體現「馬蹄香」之意。可惜徽宗看後都不滿意。

最後,終於有一幅畫吸引了他的目光:一匹駿馬緩步而行,幾隻蝴蝶或前或後地飄舞著,著力於追逐馬蹄。馬蹄和蝴蝶,巧妙地表現了前一刻的「踏花」,又表達了此刻的「香」。此畫構思巧妙,理所當然被評為首。

竹鎖橋邊賣酒家

針對這個畫題,諸多考生皆重於描繪酒家,再襯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橋,竹林小徑等,儘管畫得細致入微,但都被認為寓意平庸,不入皇帝之眼。唯獨李唐構思新穎,獨闢蹊徑,他畫的是一道彎延的小溪,小橋橫陳,橋邊一片竹林,在那鬱鬱蔥蔥的翠竹外,一幅迎風招展的「酒」幡斜斜掛著。畫面布局從「虛」與「實」字入手,徽宗看後大悅,認為酒家藏在竹林中正符合「鎖」字的真意,遂欽點為第一。李唐進畫院後繼續勤奮作畫,終於成為宋朝承上啟下的名家。

萬綠叢中一點紅

這個考題一出,當時有畫綠草地上開一朵小紅花的;有畫綠樹叢中露出紅牆一角的;有畫松林之上立著一隻丹頂鶴的……這些畫雖然都符合題旨,但宋徽宗看了都不滿意。最後他選中了兩幅畫:其中一幅畫了一座翠樓,一位仕女正倚欄沉思,鮮紅的唇與四周大片綠樹交相輝映,產生了強烈對比,畫面因而顯得生氣蓬勃;另一幅畫的是萬頃碧波中,懸著一輪紅日,氣勢磅礡,視野開闊。這兩幅畫立意新穎,真正點出了「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焦點詩情。

因為宋徽宗對畫院的種種關注與推動,使得院體畫在北宋後期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畫院內可說人才濟濟,而且幾乎都是影響深遠的畫家,如馬賁、王希孟、張擇端、李唐、朱銳、蘇漢臣、劉益、富燮等。宋室南遷後,初期仍沿用前朝畫院的舊有人才,同時也補充當地畫手。重建畫院,宮廷裡仍是名家齊聚,計有馬遠、夏圭、李嵩、梁楷、李迪等繪畫高手,又掀起院體畫風行的另一高潮。

另外,徽宗提供御府藏畫讓畫學生臨摹,要求所有畫學生勤摹古畫。畫院的學生都是通過考試才得以進來的,每個人都已具備一定的繪畫技巧,所以臨摹出來的畫作大都是質量高的,誤差小的。而這樣的做法也帶來了良好的後效應,唐及唐以前的古畫經過畫院學生的臨摹,後人才有這個機緣能一窺這些古畫的堂奧。例如唐代張萱《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唐人《宮樂圖》等,都因為這個時期的臨摹才得以保存原貌,嘉惠後人。(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