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人物特寫

落葉不是垃圾 吳松賀化腐朽為神奇

「落葉的家」成為小朋友自然課地棲型生物觀察區。(記者曾晏均/翻攝)
「落葉的家」成為小朋友自然課地棲型生物觀察區。(記者曾晏均/翻攝)
文/記者曾晏均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深埋著一個夢想,一顆播撒善念的種子,期待築夢的花朵盛開時候,世界將變得更美好!國小退休教師吳松賀心目中的夢想,是希望透過「落葉的家」情境教育潛移默化,引導學子們關懷環境生態,學到對生命的尊重。

風起的剎那,樹葉飄然落地,一場綠葉生命的旅途到達終點,隨著風吹重回大地的懷抱。「落葉集中歸回塵土,讓其自然循環再造萬物生生不息。」長期營造生態化校園,並成立「落葉的家」,吳松賀正在積極實踐心中那份堅持已久的夢想。

屏東縣黎明國小「落葉的家」與魚池造景為鄰,變身為校園生態觀察區。屏東縣黎明國小「落葉的家」與魚池造景為鄰,變身為校園生態觀察區。(記者曾晏均/攝影)

落葉經堆肥 可變成有機肥

在各學校、公園的落葉常被視為垃圾,人們將其掃一掃,用垃圾袋打包送進焚化爐的做法很不環保,看在退休教師吳松賀的眼中,覺得既浪費資源又違背自然。若把落葉經過堆肥處理,可以變成有機肥,成為植物營養的補給站。於是他興起了推廣「落葉的家」理念,讓落葉有尊嚴的回家,多年來已有十幾個學校、公園邀請他籌劃、教導,讓落葉回歸塵土,環境變得清潔乾淨,儼然變身為校園生態教學區。

吳松賀說,落葉是自然資源,只要利用菱形鐵網當圍籬、粗鋼筋當支柱,將落葉圈圍在特定區域,每天需要專人負責幫其澆水、踩踏,並從落葉堆中挑出垃圾及樹枝等雜物。相隔一些日子,還得用鐵耙子把落葉堆底部的腐植土翻攪,覆蓋在新的落葉上,以加速新葉腐爛。

「落葉的家」成為小朋友自然課地棲型生物觀察區。「落葉的家」成為小朋友自然課地棲型生物觀察區。(記者曾晏均/翻攝)
落葉變成腐植土後,就是天然肥沃的有機肥,社區民眾可以帶回去種菜、植盆栽。落葉變成腐植土後,就是天然肥沃的有機肥,社區民眾可以帶回去種菜、植盆栽。(記者曾晏均/翻攝)

等到落葉變成腐植土後,就是天然肥沃的有機肥,社區民眾可以帶回去種菜、植盆栽。而「落葉的家」也提供一些生物所需的食物,慢慢會寄生鍬形蟲、獨角仙等的幼蟲,吸引蝸牛或蚯蚓等多樣化的生物棲息,營造出充滿盎然生機的學校生態觀察區。

一般人可能質疑,落葉垃圾堆積恐怕引發髒亂、蚊蠅盤據。吳松賀解釋,落葉的家裡面只有落葉或草渣,連樹枝、樹幹、廚餘、果皮等垃圾都要剔除,才不會有積水、腐臭、蚊蠅等髒亂問題。

長期營造生態化校園並成立「落葉的家」,吳松賀正積極實踐心中那份堅持已久的夢想。長期營造生態化校園並成立「落葉的家」,吳松賀正積極實踐心中那份堅持已久的夢想。(記者曾晏均/攝影)

落葉回歸塵土 一場生命覺醒

吳松賀推廣生態化校園,從教職退休後,仍四處到各校園成立「落葉的家」,當起了「太陽系落葉軍團總司令」。放眼整個地球的環境保護,他一臉認真的說,不僅只有台灣需要成立「落葉的家」,相信連歐美、中國也都需要宣導,因為生態環境保護是全球性議題。

也許是因為教師出身,文人風骨帶著淡泊、自信,彈得一手好鋼琴的吳松賀,為了實踐心中那份「做一個有智慧的生活藝術家」的理想,在大武山下打造一座「如是居」自然生態園區。於是原本荒蕪之地,開始有了綠色步道與奇花異草,倘佯其中,彷若置身世外桃園,享受農村生活氛圍之餘,也開放給學子野外生活體驗。

自許為環境與生命教育推手,吳松賀選擇了一條不被看好的路,什麼樣的信念讓他如此堅持?他回說:「是心靈的覺醒吧!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這一路上,他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自發的朝著目標前進。

生活總在經歷不斷淬鍊、遭遇挫折、痛苦、衝突後,才能學到面對人生困境的智慧,吳松賀花了14年的時間,四處去尋找人生真諦,走過了對人生的迷茫,推廣成立「落葉的家」,獲得許多學校、社區響應,因此,也常受邀到各級學校演講,宣導生命教育及環境教育。

讓落葉有尊嚴 延伸生命教育

「落葉的家是個表徵,實際上跟安養院的概念是一樣的。」他說,讓落葉有尊嚴的回家,不要把它當垃圾看待!若把樹葉擬人化,它完成了行光合作用的階段性任務後,隨著季節替換風吹落地,等待腐爛回歸塵土,而「人」何嘗不是如此!

大武山下「如是居」自然生態園區,原本是荒蕪之地,如今吳松賀打造成有綠色步道與奇花異草的世外桃源。大武山下「如是居」自然生態園區,原本是荒蕪之地,如今吳松賀打造成有綠色步道與奇花異草的世外桃源。(記者曾晏均/攝影)

吳松賀認為,人的一生含辛茹苦養兒育女,歷經生、老、病、苦,在「生有所養,老有所終」的信念下,期望以「落葉的家」為起點,延伸至生命教育議題,教導孩子善待長輩,給老人們一個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中國儒家哲學以宇宙為生命洪流,認為萬物皆有生命,而且彼此間互相連繫。吳松賀語重心長的說,「但是人類如果沒有覺醒就沒有智慧,會互相爭鬥、互相為難,甚至憤而殺人。」對於現今的一切社會亂象,道德淪喪敗壞,就是人心沒有覺醒的具體表現。他體悟,唯有生命靈性的覺醒,摒棄小我(私我),才不會被心中的牛魔王操控,才會懂得「利他」為別人著想。

然而利他的行為,是一種甘於捨棄的豁達,吳松賀以海洋來比喻,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大我」形象,「就像海水撞擊著岸邊的岩石,激起了很多的浪花,那浪花代表人世間的萬事萬物,當浪花撞擊岩石,就如同短暫的生命走到盡頭後,變成泡沫又回歸海洋,就這樣生生不息。」

長期營造生態化校園並成立「落葉的家」,吳松賀正積極實踐心中那份堅持已久的夢想。長期營造生態化校園並成立「落葉的家」,吳松賀正積極實踐心中那份堅持已久的夢想。(記者曾晏均/攝影)

以回歸自然態度 看待世界

從環境教育到探討生命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吳松賀期望能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以一種回歸自然的生活態度,來改變看待世界的視角,觀念一轉,對於人生將會有不同的體悟。

「像我推落葉的家一樣,樹葉年輕的時候是綠色的葉子,意氣風發,老了凋謝了功成身退以後,人們就把它當垃圾,掃一掃還得用垃圾袋打包讓垃圾車載到焚化爐焚燒,其實只要讓它回歸大地就好了。」吳松賀說:「落葉不是垃圾,是大自然的產物,只有人類製造的汙染物才稱為垃圾。」

每個人都按著自己的思維去追逐美好生活,吳松賀用獨特方式在清除心中的野草,就如落葉的家一樣讓老有所終,藉由生命教育的推動,盼望可以翻轉台灣社會扭曲的價值觀,與道德日趨敗壞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