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古人胎教的智慧

 道德教育從妊娠開始。(123RF)
道德教育從妊娠開始。(123RF)

文/倪健哲
「胎教」一詞並非是現在才有的流行玩意兒,早在中國古代的醫書和禮儀文獻中,即有關於胎教知識的記載。

現代人對於下一代的教育,打從懷孕時的「胎教」就很講究。過去,有專家認為懷孕的時候聽莫札特的音樂,可以開發胎兒的腦力,另外還有做瑜伽、聽輕音樂、看胎教影片、念故事書等等也具有效果。

姑且不論效果如何,新一代父母對於胎教不遺餘力,目的就是要培養出擁有好頭腦、氣質過人、才華洋溢等「優秀」的小孩。

古代重胎教需端正言行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胎教,莫過於周文王的母親太任(一為太妊)。《烈女傳.周室三母》中描述,太任懷孕時,眼不見邪曲不正之景、口不說傲慢自大的言語,睡眠時正直臥姿,講求坐姿與站姿,絕對不歪斜身體。由於她的胎教相當成功,使得其子,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幼年時即聖德卓著,不但品行端正,還有相當好的學習能力,只要能知道一,便能習得百。後人均認為是太任的胎教有功。

從西漢著名政治家賈誼的《新書》以及劉向《烈女傳》,皆可見漢朝對於懷孕婦女的要求相當嚴格。文中指出,婦女睡眠不可側臥,必須躺平;坐與站立皆需正直身體;不吃味道奇怪、切割不正的食物;不看、不聽淫邪事物;笑的時候輕柔,即使有怒氣也不得口出惡言;夜晚朗誦經書給腹中孩兒聽。如此胎教,孩童將來必會是一名行為端正、才德兼備之人。

此外,古代醫書《醫心方.求子》對於胎教的規定更為詳盡、嚴謹,並建議孕婦可以多聽音樂,這方面倒和現在的音樂胎教有些相似,不過這裡的音樂並非是直接影響胎兒,而是安定孕婦的心神,以母體的精神影響胎兒,可說是相當科學的作法。

養成教育不該捨本逐末

從上述記載和故事看來,中國古代的胎教思想重視「德育」,從懷胎10月開始,以父母的言行為身教,讓胎兒在最純潔的狀態下潛移默化。然而,現代父母並不重視道德教育,而是一味地強調學業成績,或是極端地講求自由發展;道德約束反倒被認為是八股、不實際而遭鄙棄。

綜觀古人的經驗,道德教育的成功,不但可以為孩子帶來出色的學業,也能令其擁有傲人的才華。品行正直之人,能夠專注於學習,不被聲色所誘惑;在興趣的學習上同樣能夠從一而終,不會半途而廢。若看得遠一些,這些孩子們長大成人,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即使不是菁英,也會是維持平和社會的推手。

當父母在要求孩子的才能、成績樣樣比人強的同時,是否也該想想,除了金錢與名利之外,到底還要給予孩子什麼東西?什麼樣的教育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或許從古人的胎教智慧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轉載自第69期《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