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天文新知

研究:細菌有「記憶」 可傳給下一代

科學家透過對綠膿桿菌的研究發現,細菌擁有「記憶」,可以傳給後代子孫。圖為綠膿桿菌。(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科學家透過對綠膿桿菌的研究發現,細菌擁有「記憶」,可以傳給後代子孫。圖為綠膿桿菌。(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記者陳俊村/編譯】一項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主導的國際研究發現,細菌雖然沒有中樞神經系統或任何神經元,但卻能有「記憶」,可以將與知覺有關的知識傳給下一代,這讓科學家感到相當驚訝。

據UCLA網站報導,對於了解囊胞性纖維症病患身上由細菌生物膜引發、難以處理的感染而言,這項研究的發現邁進了一大步。

在這項研究中,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針對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進行研究。這種細菌會在囊胞性纖維症病患的氣道中形成生物膜,並引發持續性的感染,可能會導致死亡。而細菌生物膜也可能在透過手術植入的裝置上形成,例如人工髖關節,進而使手術失敗。

細菌生物膜由基因上相同的細菌細胞所組成,它們幾乎可以繁殖到任何表面,而單一細胞之間會組織和互助,形成一個群體。而形成生物膜的第一步就是細菌必須感受到表面,並發展出附著其上的能力。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追蹤個別細胞的整個世系的行為,而且發現後代記得其祖先留下來的表面感知信號。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教授奧圖(George O’Toole)說:「我們已經知道,在生物膜形成的初期,可逆和不可逆的附著之間有所關連,這對我而言,真的是令人興奮。」

奧圖表示,這些觀念在1930年代就被提及,但人們花了幾乎90年的時間才了解它們如何一起運作,協助促成初期的生物膜形成。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高斯坦尼安(Ramin Golestanian)則說,他很驚訝地發現,關於細菌在生物膜形成初期的決策過程,有多少知識可以學習。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