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親子共食首度下滑 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董氏基金會進行兒童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查,發現台灣親子共食比例下滑,又以早餐最為嚴重,董氏基金會呼籲,家長與孩子共食,增進親子關係。(記者陳柏州/攝影)
董氏基金會進行兒童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查,發現台灣親子共食比例下滑,又以早餐最為嚴重,董氏基金會呼籲,家長與孩子共食,增進親子關係。(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禮物,但有多少家長能夠做到?董氏基金會長年進行進行兒童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查,首次發現台灣親子共食比例下滑,又以早餐最為嚴重,董氏基金會呼籲,家長與孩子共食,增進親子關係。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每年都進行兒童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查,發現共食這件事情影響深遠,去年跟2年前相較,共食下降約4%,且一半的家庭共食少於3天。調查也顯示,共食家庭的孩子挑食發生率較未共食家庭少7%。

她強調,共食的孩子比較不會挑食,吃較多青菜、水果、全穀、乳品等健康食物,零食、油炸食物也較少吃。

根據國外文獻發現,親子共食對孩童健康成長有關鍵性影響,且可能延續至成人。共餐的孩子較有安全感,學習力佳,較沒有暴力傾向等;如果小時候缺乏與家人一起吃飯相處的時光,長大後則可能導致社交能力低落、學習表現差、並增加過重與肥胖的機率,甚至有焦慮、憂鬱情況發生。

近年親子共食比例下滑,許惠玉,認為「現代家長工作忙碌、孩子晚睡晚起、又家中備餐耗時,貪求快速便利的外食環境影響,加上許多家庭過度使用3C產品,就算真的同桌,也可能還是各吃各的。」

許惠玉表示,「家庭共餐是CP值高,利用早餐或晚餐一點點時間跟孩子聊聊天,共創食慾,也可以一起準備料理,是一輩子記憶,對孩子而言有幸福感、歸屬感,有時候會比說教更容易走入孩子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