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台灣半導體發展 張忠謀:全靠未來努力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圖為資料照。(記者陳柏州/攝影)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圖為資料照。(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郭曜榮/台北報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3日表示,對於退休生活「很習慣」,但並不是完全退休,因為在寫自傳下冊,第一個篇章是在德州儀器任職時的25年,之後就是寫台灣生涯;他也提到,台灣半導體產業往後的發展,「完全是要靠未來的努力」。

張忠謀接受竹科廣播電台專訪時透露,將在自傳下冊很詳細描述在台積電的生涯,包括從1985年9月開始創辦公司,構思商業模式、擬定商業計畫,用這些資料來募資,「回想這一段是蠻興奮的」。

他說,如同Google、Facebook在一開始募資時遭遇挫折,台積電也是如此,在尋求有半導體技術的跨國公司注資時,曾經找過德州儀器、英特爾,但最後只有飛利浦願意投資。

「台積電一開始就設定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否則連飛利浦都找不到,對方就是為了這個模式而投資」,張忠謀表示,當時台灣擁有的就是工研院電子所發展出來的技術,落後世界級的公司約2、3代,假如台積電也做垂直整合元件廠(IDM),則無法與那些公司競爭。

張忠謀說,德州儀器在70年代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自己有30年的半導體管理經驗,如同「登高樓望盡天涯路」,知道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假如台積電只是一個平凡的小公司,就走大家走的路,競爭絕對不如其他公司,所以一定要闢出自己的路來。」

不過,台積電成立後,市場在哪裡成為問題,張忠謀說,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曾給台積電最高的讚美,意即「台積電不但創造了自己的行業,還創造了客戶的行業」。

今年是積體電路發明60週年,發明人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與張忠謀同於1958年5月進入德儀任職。張忠謀說,自己與基爾比有幾個共通點,首先都是新人,其次兩人都不是德州人,第三則是對半導體的認識,比德儀工程師平均要高一點,所以每天晚上下班後,基爾比就拿著一杯咖啡到他辦公室,談談工作上的問題與發現。

張忠謀把基爾比的發明形容為「一件驚天動地大事在我眼前默默發生」,半導體改變了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也提高許多人和組織的效率,IC變成必需品,現在大家都有手機,並用手機買東西、找地方、拍照、通訊等,「沒手機的話,生活方式會完全改變的」。

談到台灣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張忠謀說,幾十年前台灣只有非常小的半導體產業,現在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日本有一個時期是稱霸全球,後來也是沒沒無聞;韓國跟台灣一樣,本來也很小,80年代以後就慢慢起來;現在中國又投入很多錢與資源扶植半導體產業,「台灣完全要靠未來的努力,才能維持甚至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