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不」小心就養成負面思維!

人的行為往往來自於思想的指導,負面的思想引發負面的情緒,反之亦然。(123RF)
人的行為往往來自於思想的指導,負面的思想引發負面的情緒,反之亦然。(123RF)

文/陳彥玲
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不但開始學寫「不」這個字,也更有機會跟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一起學習。當然各家環境不同,價值觀不一定一樣,習慣與溝通方式也各有不同,所以孩子們會有一段磨合的時間,再加上小學的要求跟幼稚園有些不同,孩子適應起來總不太順利,也讓老師和家長多了很多成長的機會。

「不」從甲骨文就有記載,金文、小篆有不同的版本。《說文解字》裡面說:「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是說鳥在天上飛不下來的圖象,用來表示否定或負面的意思。也有如沈愷所著之《圖解甲骨文字典》裡提到,上面的一橫代表地面,下面的筆畫則是植物的根系,代表著無法突破,潛在的力量被壓抑了。

「不」從甲骨文就有記載,金文、小篆有不同的版本。(123RF/大紀元合成圖)「不」從甲骨文就有記載,金文、小篆有不同的版本。(123RF/大紀元合成圖)

無形中想成負面思想

這個見解非常有意思,可以讓我們教導孩子如何面對新生生活和日後人生長路中的價值觀。我們就細細地道來:許多家長在孩子兩歲左右多有這樣的經驗,孩子開始幾乎事事說「不」,如果沒有處理好,孩子往往會更維護自己的堅持或者開始鑽空子,家長也跟著不耐惱火,親子關係容易陷於緊張狀態。其實孩子學習的途徑之一就是「模仿」,他們說的「不」也同樣向生活周遭學習模仿而來。

仔細觀察孩子們成長的過程,常常聽到大人們跟他們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好比「不要吵」、「不要搶」、「不要欺負弟弟」,通常在失去耐心時也會跟孩子說:「不要再哭了」。到了上學的時候,還是常有機會聽到老師們說:「上學不要遲到」、「上課不要講話」、「上課不要動來動去」、「作業不要遲交」、「不要搶東西」,還有「考試不能作弊」等。

如果孩子的生活中充滿了過多的「不」,若造成了孩子養成固定的負面思考模式就不太值得了。假如我們能放下急切的心,給孩子機會,我們可能會發現孩子單純得美妙。吾家老大唸小一時,曾經有這麼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

突然不想上學的兒子

他是個喜歡上學的小一生,因為沒有讀過幼稚園,對學校與同學們一起學習是非常期待的,他的老師是個教學經驗已超過20年的資深老師,孩子上學前就收到學校跟老師寄來的一張溫馨的歡迎卡,告訴他上學的目的,讓他知道全校都歡迎他。其實全校是一個年級一班,只有六個班級的超迷你小學,地處台北市的山區,以產茶著名。

我們全家為了老大上學也在開學前陪伴他,搭著環山的小公車好好地環遊了一圈,最後還在山裡的茶館享用了一頓美好的當地茶餐,望著山下台北盆地的萬家燈火,孩子很享受山區的恬靜與茶香,他的小學新生之路有了安心和開心的起點。

但是好的起點並不代表一路風平浪靜。果不其然,有一天放學時,老大卻罕見地、心情不佳地跟我說:「媽媽,我明天不想去上學了。」啊!這對他來說可不是件小事。我趕緊放下廚房的活兒,專心地聽他說發生了什麼事情。所幸,會讓孩子有表達遇到困難的意願,那麼解決問題的機率就增大了。

別讓負面情緒主導行為

原來是他同座位的同學在上課時,拿了鉛筆搓弄他,他覺得被干擾了聽老師講課而不高興,但又不懂得如何適當地處理,所以他的情緒左右了上學的意願,很不開心地告訴我:「不」想上學了。

人的行為往往來自於思想的指導,負面的思想引發負面的情緒,反之亦然。所以,如何在生活中培養從正面看問題的能力,實在是人一生的重要功課,否則我們往往在不注意的時候,會由負面情緒來主導行為,造成更大的矛盾或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