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膝十字韌帶重建 採異體捐贈的阿基里斯韌帶

在骨科黃立人醫師記者會上,蘇先生之前接受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黃立人醫師以捐贈的阿基里斯腱進行「膝十字韌帶」重建手術,術後蘇先生表示十分滿意這次手術的過程及結果。(聖馬爾定醫院提供)
在骨科黃立人醫師記者會上,蘇先生之前接受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黃立人醫師以捐贈的阿基里斯腱進行「膝十字韌帶」重建手術,術後蘇先生表示十分滿意這次手術的過程及結果。(聖馬爾定醫院提供)

文/記者李擷瓔
一名35歲蘇姓男子,因騎機車摔車。造成左膝撞擊後,無法行走。先至急診求診,因初步X光片檢查無骨折異常但卻無法行走,故至聖馬爾定醫院骨科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左膝前後十字韌帶皆斷裂,膝關節不穩無法負重行走。

骨科主治醫師黃立人副主任與患者討論後,建議蘇先生可使用異體韌帶(捐贈的阿基里斯韌帶)做內視鏡前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

重建韌帶的選擇現行有自體韌帶、異體韌帶及人工韌帶。目前台灣民眾多以自體韌帶為主。黃立人表示,自體韌帶需以患者本身大腿後肌來進行重建。第一關鍵在於患者的肌腱常不夠粗且脆弱,加上要多開取大腿後肌的傷口,等於額外再傷害,所以使用自體韌帶作為重建韌帶的復原與復健時間也相對拉長。

而人工韌帶在台灣已使用十幾年,是由強力尼龍線組成,但效果不一定比自體韌帶好,原因在於重建自體異體韌帶皆會與骨頭結合成長,而人工韌帶需以強硬的鈦合金螺絲固定在脛骨與股骨端。因此,人工韌帶與骨頭連接不夠結實就會導致韌帶鬆脫,骨不癒合而造成關節不穩定。

黃立人與蘇先生詳細討論後並且考量到蘇先生本身的需求,需盡快回到職場,自家瓦斯行扛瓦斯,因蘇先生前後十字韌帶皆斷掉,若皆取自體韌帶做重建,則需再取另一隻健康的腳或其他部位的肌腱來重建--額外再傷害,術後仍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活動限制,便以捐贈的阿基里斯腱進行重建手術,討論以異體韌帶是最適合患者狀況需求且不會有自體韌帶不夠粗不夠長的缺點。

在骨科黃立人醫師記者會上,蘇先生之前接受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黃立人醫師以捐贈的阿基里斯腱進行「膝十字韌帶」重建手術,術後蘇先生表示十分滿意這次手術的過程及結果。(聖馬爾定醫院提供)在骨科黃立人醫師記者會上,蘇先生之前接受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黃立人醫師以捐贈的阿基里斯腱進行「膝十字韌帶」重建手術,術後蘇先生表示十分滿意這次手術的過程及結果。(聖馬爾定醫院提供)

固定異體韌帶是使用兩年內可吸收螺絲釘,可以提高重建韌帶與骨頭的密合度。以異體韌帶做十字韌帶重建,主要優勢是美觀傷口小,不需額外取韌帶傷口、疼痛度大大降低、初期立即有穩定的固定效果、手術時間短30~40分鐘且癒合也較快,並且異體韌帶是最接近病患原本十字韌體結構的移植物,術後復原生長狀況會最能夠回復到受傷前的狀態,異體韌帶的強度甚至比自體肌腱還強。

聖馬爾定醫療團隊特別看重這次內視鏡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便如履如臨的接受挑戰,為了保險起見,患者與醫師討論決定開兩次手術再決定重建韌帶的選擇,第一次手術採取內視鏡觀察前後十字韌帶傷勢範圍及損傷狀況,隔日再進行以異體韌帶做前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

黃立人表示,在歐美國家幾乎都採用捐贈的異體韌帶,因為來源多、迅速且保險有給付。早期台灣未開放人體組織庫的原因在於人體組織不能買賣的觀念。因此,聖馬爾定醫院與經衛福部評估且通過組織管理條例嚴格把關合格的人體組織庫合作,在手術當天才將異體韌帶從人體組織庫以零下40度以下低溫保存運送至醫院手術室進行手術替換,運送過程中,運送人員藉由高端溫度紀錄器全程監控異體韌帶保存狀況並每隔10分鐘由儀器自動記錄資訊,為的就是要嚴格把關組織管理流程。

蘇先生在術後幾天即可出院,術後穿活動式膝關節護膝六個月。術後即開始藉由行走及運動復健。這次的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不但傷口小且術後恢復期短。術後再經由門診追蹤,蘇先生表示十分滿意這次手術的過程及結果。

黃立人特別提醒,年紀大與骨頭退化疏鬆患者則不適合以異體韌帶做重建,因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是需要強壯的骨頭做基底,才能提高手術成功率。不管患者選擇何種重建韌帶,最重要的是與醫師做詳細的評估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