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休閒旅遊

日本傳統節日:驅鬼招福的二月「撒豆節」

神社、寺院中的撒豆儀式熱鬧非常。  (AFP)
神社、寺院中的撒豆儀式熱鬧非常。  (AFP)

文/英子
日本每年到了2月3日前後,就是孩子們最盼望的傳統節日——立春前一天的節分的「撒豆節」。到了這一天,無論是寺院、學校,還是百姓家中,都會舉行驅鬼招福的儀式和活動。
驅鬼招福的撒豆節在立春的前一天舉行。(Fotolia)驅鬼招福的撒豆節在立春的前一天舉行。(Fotolia)

據說孩子們將炒熟的大豆撒向屋外的惡鬼,並吃下與自己年齡相等數目的福豆,就會獲得一年的平安健康並帶來滿滿好運氣,因此,這一天的民俗活動能夠保存到現在,而且場面熱鬧非凡。

節分就是季節的分界線

日本的節分,如字所示,即季節的分界。明治時代以前,日本一直沿用中國的農曆,因此節氣的文化也在日本深深扎根。

在日本,節主要指四季的季節,將四個季節分開的節分日,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日本一年原來有四個節分,但現在只有立春的前一天保留了下來,大概是因為立春的節分比較特殊,不僅具有除災解厄的意義外,同時也有迎接新年,招徠全年好運的意義。

撒豆節源於中國宮廷儀式

節分撒豆被認為起源於中國古代已有的追儺習俗。追儺原是中國的一項驅除病魔惡鬼的儀式,於節令變換那天舉行,在《論語》中對此也有記載。到了唐朝,這一儀式發展成為長安宮廷舉辦的新年活動:追儺大典。約在1,300年前,日本飛鳥時代廣泛吸收中國唐朝的制度,追儺也就被納入日本宮廷的儀式。
驅鬼招福的撒豆節在立春的前一天舉行。(Fotolia)驅鬼招福的撒豆節在立春的前一天舉行。(Fotolia)

這種儀式最初只在日本皇宮中舉行,在民間並不普及。平安時代,日本延續了中國唐朝的文化傳統。每逢除夕,京都的皇宮中就會舉行這種來自古老中原的儀式,祈求國家和百姓的安康。之所以在除夕舉行,是因為在農曆中,立春也恰好碰上正月,日本明治以前一直過中國的農曆年,因此儀式大致參照唐朝舉辦的時間。

後來儀式逐漸在各地的神社、寺院中舉行,在日本室町時代以後,也逐漸演變成日本民間的傳統節日。

日本家庭的撒豆活動 

在現今日本人的家中,撒豆一般由一家的主人或者本命年的男性負責,有的則是全家上陣。撒豆除了要朝向屋外,方向也要朝著被認為是鬼門的東北方,同時在屋內各處也會撒豆。這時,要一邊撒豆一邊唸著「鬼出去,福進來」。
孩子們把炒熟的豆子撒向「惡鬼」。 (AFP )孩子們把炒熟的豆子撒向「惡鬼」。 (AFP )

很多父親會扮演鬼的角色,孩子們則盡情地遊戲,像是把豆子撒向戴著鬼面具的父親。全家一起動員參加,非常熱鬧,因此這一天也成為孩子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

父親們會裝扮成惡鬼。 (AFP)父親們會裝扮成惡鬼。 (AFP)

據說孩子如果吃了相當於自己虛歲粒數的豆子,就不會生病,有的地方還有比虛歲數多吃一粒身體就更健康的習俗。

撒的大豆必須是炒過的,因為如果把生豆子撒出去,最後遺漏在地,發了芽,就被認為不吉利。

為何驅魔要撒炒熟的大豆

在日語裡,「大豆」和「魔滅」 的發音相同,「炒」與「射」的發音也相同。也有一說認為,大豆與鬼五行中同屬金,因此用火炒豆子,相當於火剋金,也就有了降服惡鬼的含義。把豆子吃掉,就相當於把鬼趕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