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基宜花東

慢活花蓮拉索埃,湧泉划艇看生態,水草創意DIY

探訪拉索埃湧泉熱潮,守護湧泉的陳裕中說,可以共創花蓮生態之美。(記者詹亦菱/攝影)
探訪拉索埃湧泉熱潮,守護湧泉的陳裕中說,可以共創花蓮生態之美。(記者詹亦菱/攝影)

文/記者詹亦菱
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大進村和大全村之間,是一處在觀光地圖上不容易找到的天然祕境——拉索埃湧泉生態園區,從花蓮觀光糖廠後方大全社區的小徑進入,約5分鐘車程就可到終年有湧泉景點,踩著竹林落葉、走入時光廊道,可以看見60年代傳統灌溉的溝渠及埤塘,時間的停格,這景色彷彿又回到童年在野溪邊戲耍,悠然純真的美麗回憶。
進入拉索埃湧泉景點,宛如走入時光廊道,可以看見60年代傳統灌溉的溝渠及埤塘,時間的停格,這景色彷彿又回到了童年,讓遊客有莫名的感動。(記者詹亦菱/攝影)進入拉索埃湧泉景點,宛如走入時光廊道,可以看見60年代傳統灌溉的溝渠及埤塘,時間的停格,這景色彷彿又回到了童年,讓遊客有莫名的感動。(記者詹亦菱/攝影)

打卡/野溪水草森林

湧泉的守護人陳裕中說,花東縱谷的拉索埃湧泉野溪流共有4條,全長2.7公里,是未經水泥護堤破壞的平地湧泉野溪,這是社區和NGO非政府組織長期守護環境、抵制水泥化溝渠的努力的成果,「會呼吸的小河,成了很多遊客打卡點!」去年2月日本NHK電視台來此探訪,稱這裡是「大自然水族箱和水草森林區」。

探訪拉索埃湧泉熱潮,守護湧泉的陳裕中說,可以共創花蓮生態之美。(記者詹亦菱/攝影)探訪拉索埃湧泉熱潮,守護湧泉的陳裕中說,可以共創花蓮生態之美。(記者詹亦菱/攝影)
小花石龍尾在湧泉綻放,猶如水草森林,陳裕中說,水草回來了,原生於溪哥、田仔魚也都跟著回來了。(記者詹亦菱/攝影)小花石龍尾在湧泉綻放,猶如水草森林,陳裕中說,水草回來了,原生於溪哥、田仔魚也都跟著回來了。(記者詹亦菱/攝影)

療癒池/乘手搖艇划行

目前台灣有超過100座湧泉,拉索埃湧泉是少數水草復育基地,瀕臨滅種的水草在其中生長,台灣的原生種水草「小花石龍尾」復育成功,其中「湧泉6號池」可乘水淺不傷水草的手搖艇划行,觀察水生植物在湧泉水面像下雨點點般行著光合作用,非常療癒!

光復鄉大全社區發展協會利用人工手搖艇,清除湧泉過多的水草和落葉。(記者詹亦菱/攝影)光復鄉大全社區發展協會利用人工手搖艇,清除湧泉過多的水草和落葉。(記者詹亦菱/攝影)

創意DIY/生態瓶水草

大全社區結合拉索埃湧泉生態和環境教育,開發出水生植物生態瓶DIY組裝體驗活動。一瓶瓶燈泡造型的生態瓶,裡面裝的是在湧泉生態園區,復育成功的3種水生植物,其中一種是目前全台唯一復育成功的特有種「小花石龍尾」。

手工製作生態瓶、水草DIY,遊客可以帶回家,復育瀕臨絕種的「小花石龍尾」。(記者詹亦菱/攝影)手工製作生態瓶、水草DIY,遊客可以帶回家,復育瀕臨絕種的「小花石龍尾」。(記者詹亦菱/攝影)
燈泡造型的生態瓶,裝的是湧泉生態園區,育成功的「小花石龍尾」及圓葉節節菜,水草植栽、創意DIY,打造療癒水森林。(記者詹亦菱/攝影)燈泡造型的生態瓶,裝的是湧泉生態園區,育成功的「小花石龍尾」及圓葉節節菜,水草植栽、創意DIY,打造療癒水森林。(記者詹亦菱/攝影)

拉索埃農場/綠色保育標章

湧泉的泉水是來自秀姑巒溪、馬蘭鉤溪、加濃濃溪、南清水溪的地下伏流水,因經過長途層層的過濾,水質格外清澈甘甜,生態園區蘊育出逾30種原生種植物,吸引超過50種鳥類棲息、覓食,生態園區裡的拉索埃農場種有約二百棵紅心芭樂等水果,皆採有機耕作,取得綠色標章。

守護湧泉的志工陳裕中說,營造多樣性的農業生態環境,如環頸雉、水鳥、竹雞、鵪鶉等等都來這裡築巢,農場的場域與人類都可以共生,表示復育成功了。(記者詹亦菱/攝影)守護湧泉的志工陳裕中說,營造多樣性的農業生態環境,如環頸雉、水鳥、竹雞、鵪鶉等等都來這裡築巢,農場的場域與人類都可以共生,表示復育成功了。(記者詹亦菱/攝影)

陳裕中表示,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對土地、野生動物更加友善,如環頸雉、水鳥、竹雞、鵪鶉等等都來這裡築巢,環境與人類可以共生,與大地萬物共存共榮。

遊客頻頻發出讚嘆聲,拿起手機猛往水池裡拍,像是在尋寶。(記者詹亦菱/攝影)遊客頻頻發出讚嘆聲,拿起手機猛往水池裡拍,像是在尋寶。(記者詹亦菱/攝影)

【拉索埃Laso'ay名稱由來】

拉索埃部落頭目黃福順說,童年時聽部落耆老提過,有一回在炎熱8月馬太鞍部落舉行豐年祭,中午豔陽高照,當時取自馬錫山流下來的水,因為雨季非常混濁,部落青年跑步到南邊(現大全部落)取水,沒多久挑著水回來,耆老們都讚賞此水非常甘甜好喝,也就是阿美族Laso'ay(甘甜之意)。

拉索埃部落頭目黃福順說,拉索埃湧泉的水質甘甜,所以馬太鞍部落耆老就命此地為Laso、ay(阿美族語甘甜之意),一直沿用至今,就是拉索埃的名稱由來。(記者詹亦菱/攝影)拉索埃部落頭目黃福順說,拉索埃湧泉的水質甘甜,所以馬太鞍部落耆老就命此地為Laso、ay(阿美族語甘甜之意),一直沿用至今,就是拉索埃的名稱由來。(記者詹亦菱/攝影)

早期馬太鞍阿美族人要到牛車寮墾荒地,就是現在西富村馬佛地區的南邊,途經現在的拉索埃部落,都要裝滿集水的容器才上路,湧泉的水質與別處不同,所以馬太鞍部落耆老就命此地為Laso'ay,一直沿用至今,就是拉索埃名稱的由來。

平日走走古意盎然的原始野溪竹橋,別有一番滋味。(記者詹亦菱/攝影)平日走走古意盎然的原始野溪竹橋,別有一番滋味。(記者詹亦菱/攝影)

66歲黃福順在馬太鞍溼地及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兩地,當了10幾年的解說志工,5年前考取導遊證照,為的就是見證部落歷史變遷,並帶遊客深入了解部落人文生態。之後又攻讀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的碩士學位,藉由導覽解說,讓遊客更能深入體驗部落文化與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