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彰投

身高兩年長不到1公分 元凶竟是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病因很複雜,包括基因遺傳、環境變化及腸內菌叢改變都有關。(123RF)
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病因很複雜,包括基因遺傳、環境變化及腸內菌叢改變都有關。(123RF)

文/記者謝五男
常言道,嬰孩「一暝大一寸」,現年7歲的陳小妹妹,從3歲開始反覆腹痛合併食慾差常嘔吐,四處求醫卻未見起色,常常睡不好、半夜痛醒,甚至因吃不下、吸收不好,整整兩年時間長不到1公分,身高比同年齡少10公分。

陳小妹妹後來由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醫師盧芳廷收治,經膠囊內視鏡檢查確診為克隆氏症,施打生物制劑後終於改善腹痛問題,也在短短4個月內長高5.3公分,開心、順利的進入小學。

3歲起反覆腹痛 食慾差 

她的媽媽說,女兒從3歲開始反覆腹痛合併食慾差常嘔吐,2015年起陸續在中部、北部多家醫學中心就診,當時診斷為紫斑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食道逆流,內視鏡檢查及病理切片都僅顯示胃腸道慢性發炎;期間經歷4次胃鏡檢查、2次大腸鏡檢查,治療期間仍時常因嚴重腹痛合併白血球過高,住院打抗生素治療,治療僅以類固醇搭配止痛藥使用,成效不佳。

小小年紀卻多次進出醫院,晚上腹痛難以入眠,家長看女兒痛到縮成一團內心真的十分不捨,媽媽說:「北部的知名教學醫院也去看過了,就是找不到病因,從最剛開始兩、三個月發作一次,後來每個月都發作,急性時痛到不吃不喝,送醫院才知道已經脫水了!」小妹妹就醫時都很乖、很配合,連大人都覺得很不舒服的大腸鏡、胃鏡檢查也做了好幾次,媽媽說:「有時候會覺得對不起她,怎麼沒有生給她健康的身體。」

類固醇效果差 骨齡小3歲

2016年11月,小妹妹回到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就診,盧芳廷懷疑是克隆氏症,但因無法確診,暫時使用低劑量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由於小妹妹仍頻繁抱怨腹痛,只好把類固醇劑量越加越高。

盧芳廷為她安排第5次胃鏡,發現有十二指腸及空腸潰瘍,因線性潰瘍疑似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然而經病理檢查結果仍無法證實。小妹妹因生長遲緩,照會兒童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就診後發現,骨齡比實際年紀小3歲(6歲多骨齡只有3歲),可見她的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導致生長遲滯,這個疾病不僅讓小妹妹每週至少腹痛3天,還嚴重影響她的生長!

2018年6月,盧芳廷安排膠囊內視鏡進一步檢查小腸病灶,終於發現十數處小腸潰瘍,綜合過去3年病史以及臨床表現,可確診為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 發炎致腸道損傷

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主要包括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發生病因很複雜,包括基因遺傳、環境變化及腸內菌叢改變都有關,種種因素導致免疫失調而造成慢性反覆發炎,最終導致腸道不可逆的損傷。

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包括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種種因素導致免疫失調而造成慢性反覆發炎,最終導致腸道不可逆的損傷。(123RF)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包括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種種因素導致免疫失調而造成慢性反覆發炎,最終導致腸道不可逆的損傷。(123RF)

盧芳廷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在20~40歲的青壯年族群,18歲以下發病大約占10~20%,且大多集中在青少年時期,但也有早至嬰兒時期就發病的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