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放過」自己不等於「放縱」自己

面對人生課題,在「盡力而為」之後,重要的是要能理解「萬物皆有因」。(Fotolia)
面對人生課題,在「盡力而為」之後,重要的是要能理解「萬物皆有因」。(Fotolia)

文/水島廣子 翻譯/駱香雅
如果被他人建議:放下「無論怎樣努力,都覺得自己不足夠的內心。」我想也有人會質疑:「話雖如此,但是自身努力不足,難道不是個事實嗎?」他們甚至會覺得這種做法只是在放縱自己……

那些帶著「無論再怎樣努力都覺得不夠」之心生活的人們,原本就經常懷著「人類除非承認自己有所不足,否則就無法真正努力」的信念,所以會產生這種反應也是很正常的。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

相對於此,那些可以斷言「即便如此,也沒什麼不夠好」,不刻意去尋找「不足之處」的人,就事實結果來看,反而更能夠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力量。

當然,若你老是將自己與某種「理想的人類形象」拿來比較,就會經常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畢竟,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

但是,只要能從「現在自己所能做的事」之觀點來看,你就會發現,人類總是「盡力而為」而已。

努力就是「盡力而為」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情況——與生俱來的個性、成長環境、至今為止人生中發生過的事、身旁的人、他人的對待、現正面對的問題、今天的身體狀況……也因此,每個人都有只有自己才知曉的情形。

所有人其實都是面對著人生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在當下盡力而為。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完全不像在做力所能及之事」的人,考慮到他所面對的諸多條件,「為了生存只能這麼做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各自的人生課題,並且在「盡力而為」之後,產生了結果——所身處的現狀。換句話說,重要的是要能理解「萬物皆有因」。

確實有許多事,後來再回頭看,能夠想到更好的選擇。但是,對那個當下的那個人來說,往往卻是「只能那樣做了,別無他法」、「覺得那樣做很好」。

 POINT :我們都盡力地活著,只是方法不同。

——摘編自《用對情緒,可以幫自己療傷:做再好總會有人不爽你!你並非不夠好,而是對自己不夠好》方言文化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