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私企面臨三重壓力 再遭中共創紀錄搶購股份

中國私營企業家們目前面臨多重壓力,中共趁虛而入。(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中國私營企業家們目前面臨多重壓力,中共趁虛而入。(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記者李言/編譯】中國私營企業家本來就已面臨貿易戰、經濟放緩和信貸緊縮的三重壓力,而最新的警訊是中共正以「解燃眉之急」的噱頭大肆吸納私人公司股份,速度更創下最新的歷史紀錄。

《華爾街日報》週一報導,中共的大肆搶購標誌著中國的投資發生逆轉。要知道,在過去數十年來,國營企業重要性已縮水,而私營公司通常在效率和創新能力上優於國營競爭對手,這番中共對私企的搶購潮有可能給中國經濟成長帶來新的阻力。下面是這篇署名沈宏(Shen Hong)的文章的編譯內容:

貸款難 私企被迫出讓

私營企業處於較弱的地位,因為它們獲得廉價銀行貸款和其它類型融資的機會相對較少,並且也受到北京「減少汙染」和生產過剩舉措的擠壓。

一名72歲的商人黃水壽被當地媒體及官方貿易組織等稱為中國的「塑膠薄膜之王」,目前也在出售其股份以減輕財務壓力。

他從位於浙江省東部一個小鎮的一家印刷廠起家,建立了一個包裝帝國。其能夠壯大要部分歸因於吞併陷入困境的國有競爭對手。他在深圳上市的子公司——浙江大東南有限公司生產用於鋰電池等產品的塑膠包裝。

但是,這家上市公司近年來一直沒有盈利。6月份,黃水壽的控股公司以12億人民幣的價格出售了其上市公司全部27.9%的股份。而買方則是他家鄉的自來水公司——國營的諸暨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該交易使他的控股公司能夠還上貸款——以浙江大東南三分之二以上的股份為抵押品。黃先生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中共搶購私企 今年創紀錄

來自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由中共支持的購買者總共收買了47家上市私企的股份。相比之下,2018年全年為52家。

這些數字包括來自國有公司和地方政府投資工具的收購,股權規模從不到1%~100%不等。

信用評級公司駐上海分析師楊晶表示,今年全年恐將創下新紀錄。

惠譽的數字可能無法反映出政府加大力度進入私企的全貌。根據TF證券1月份的估計,從2018年10月起,地方當局和有政府背景的實體迅速建立了約1000億美元的「救濟基金」,以「幫助」私營企業。

TF表示,這些資金可用於各種交易,包括購買股票、延長貸款、進行債轉股以及從抵押貸款股票頭寸中購買股東權益。事實上,並非所有此類交易都會出現在合併數據中。

多重壓力下 私企被迅速吞噬

來自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私營企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的關鍵。2010年,私企解決了該國35.6%的城市就業,而2017年同比成長為近60%。

中國的私營企業很難從銀行借到錢,並且嚴重依賴替代融資。因此,他們受到反對金融風險運動的傷害,該運動特別針對信託貸款等影子銀行工具。去年的股市下跌也造成了危機,因為許多企業家已將其所持的上市公司股票作為貸款抵押品。

改革也使私企受到傷害。 2015年,北京啟動了「供應方」改革,以減少工業產能過剩。這項努力和同時進行的反污染運動使許多小規模礦場和精煉廠被消失。

由長江商學院編製的中國企業信心指數在8月份跌至47.2,便說明了這一點。該指數採用與採購經理人指數類似的方法,具有前瞻性,低於50則表明受訪者認為情況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