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中正大學顧曉雲 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中正大學教育所副教授顧曉雲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中正大學提供)
中正大學教育所副教授顧曉雲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中正大學提供)

文/記者李擷瓔
因著迷教育哲史帶來的思辨與好奇,中正大學教育所副教授顧曉雲,長年深入研究英國二次大戰期間的民主論述與教育改革,並撰寫專書,日前更拿下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近年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顧曉雲將英國教育史與台灣教育改革相互對照,藉此反思台灣教育制度改革背後,所預設的價值立場是否真正達到民主社會中的平等。

深受老師的影響,讓顧曉雲在大學時期便一頭栽入西洋教育史領域,也因對教育制度改革背後預設的價值感到好奇,更專注在教育哲史的研究上。顧曉雲近四年發表三篇論文,探討與分析英國二戰期間的民主與教育改革論述,展現不同以往教育史家的歷史詮釋,更因此獲得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肯定。

研究英國教育史看似與台灣無關,但顧曉雲認為,相對英國教育社會主義認為所有的孩子,無論出身背景都有接受教育或被國家照顧的權利,資本主義導向的台灣社會氛圍卻把教育當作可以買賣的貨品。

她更舉例,私立學校本是彌補公立學校的不足、提供家長多元化的選擇,然而貴族學校紛紛設立,只有少數經濟無虞的家庭能夠負擔高昂的學費,弱勢家庭只能望之興嘆。

「十二年國教是培養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為什麼有些孩子是例外?」近來十二年國教上路,顧曉雲也對免學費、自願非強迫入學等政策,提出不同見解。

顧曉雲指出,目前政府僅規劃學生就讀高職免學費,可能變相誘導部分適合高中教育的孩子,因家庭經濟考量而選讀高職。此外,她還提到,雖然政府不強迫15歲以上的孩子繼續升學及提供輔導方案,但不繼續升學的孩子多半來自下層階級,反而加劇台灣社會階級化的現象。

「我只是盡力做到我可以做的,但機會都是旁邊的人給的。」回想求學過程,顧曉雲說,一路上受到不少貴人相助。尤其在考上公費赴英國留學三年間,顧曉雲從空白狀態進入到英國教育史脈絡,還得解讀數十箱英國學者演講手稿的潦草字跡,幸虧英國指導老師從旁協助,更引導她把研究成果集結撰寫成書。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是顧曉雲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之後對自我的期許,不滿足於現有的成就,未來更將持續完成英國教育史的專書出版,也希望讓更多人反思台灣教育現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