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教育融入失智症照護 患者逐步恢復行為能力

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甄瑞興(左)致力於失智症醫療,他翻譯的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失智照護模式一書 ,重視患者本身的能力、興趣、需求,希望引進台灣幫助更多失智症家庭,讓失智者尊嚴生活。(中央社)
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甄瑞興(左)致力於失智症醫療,他翻譯的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失智照護模式一書 ,重視患者本身的能力、興趣、需求,希望引進台灣幫助更多失智症家庭,讓失智者尊嚴生活。(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估計,台灣目前已有超過28萬失智症患者,預估至2065年可能會有近90萬人罹患失智症,因此,失智症的預防、延緩與照護問題將會成為未來高齡化社會的新課題。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甄瑞興表示,失智症已經13年沒有新藥,面對失智大家很無助,並發現「教育」成為一個很重要方式幫助預防和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甄瑞興表示,過去失智症照護大部分注重在減輕家屬照顧者的壓力及喘息服務為主,卻往往忽略了失智長輩本身的感覺及尊嚴。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模式,是依照蒙特梭利的幼兒學習方式演變過來,作為一個長期服務失智症患者及家屬的醫師,希望藉由合適的照護環境、本身的需要、各自能力、興趣及長才安排適切的活動,讓他們仍保有的能力得以提升,讓失智長輩擁有更快樂、更有尊嚴的生活,也藉此降低家屬以及照護者的壓力和減少社會成本。

甄瑞興分享,自己高齡88歲的母親患有血管性失智症,在照顧母親的7至8年過程中發現,常常會與媽媽吵架,因為照顧失智症家人過程實在不容易,對於如何推動失智治療過程,藉由推動失智症照顧新文化,優化老人保有的能力,改善記憶力,讓失智症患者生活更有意義。

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模式創辦人Director Gail M. Elliot表示,談到失智症家庭很常見,面對失智症狀家人也非常辛苦。GAIL想起當時母親發病的情景,每天情緒都非常躁動,後來前往日照中心,但中心的工作人員並未受過相關訓練,這樣的啟發讓他開始建立失智照護的系統和模式,而她的母親也依靠這個模式,部分語言、能力逐漸恢復,透過標籤輔助,每天患者都能自發性勞動不在漫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