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聖丹尼大教堂——法國王室的陵寢(2)

聖丹尼大教堂內哥德風格的拱廊。(Sailko/ Wikimedia Commons)
聖丹尼大教堂內哥德風格的拱廊。(Sailko/ Wikimedia Commons)

文/李琳
聖丹尼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Denis),又稱作聖丹尼聖殿(Basilique Saint-Denis),位於巴黎正北面的小城——聖丹尼。

教堂的名字Saint Denis,是源自於法國的主保聖人聖丹尼,他是巴黎第一位聖徒兼巴黎第一位主教,他殉教後葬於此地。由於對聖丹尼的普遍崇拜,王朝的歷代君主和王族,選擇了這塊聖地作為自己的安息場所。每個新的王朝都延續此項傳統,以便鞏固其王位繼承的正統性。

於是,這座教堂作為法國君王們獨享的墓葬場所,共有42位國王、32位王后,63位王子與公主以及10位王國的著名人物都安葬於此。另外,法國王后的加冕儀式,通常也在這個教堂舉行,而國王的加冕儀式,則通常在蘭斯大教堂進行。此外,聖丹尼大教堂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完整採用了哥德式風格的教堂。

王室修道院

聖丹尼修道院(The Abbey of Saint Denis)的歷史悠久。最初在西元4世紀時,即羅馬帝國的尾期,現在的聖丹尼市就存在一個很大的高盧-羅馬(gallo-romain)式陵墓園地,聖丹尼的遺體就安葬在那裡。

在隨後的西元5世紀,聖女日內維吾(Sainte Geneviève)買下了此地及周邊地區,於西元475年前後在聖丹尼的墳墓上,主持建造了一座巴斯里卡式教堂(此詞彙自4世紀起開始使用,指參照羅馬民用建築,以大理石柱與木頂修建的教堂,有朝聖教堂之意),取代了那座陵墓。

而聖丹尼修道院成為法國國王墓地的傳統,開始於法蘭克時代。隨後在卡佩王朝建立法蘭西王國之後,這一傳統也被延續下來。

聖丹尼大教堂展示的王室用品——權杖。(攝影/楊浩)聖丹尼大教堂展示的王室用品——權杖。(攝影/楊浩)

西元506年~9世紀末,巴黎成為法蘭克王國的首都。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在西元628~637年間建立了這所聖丹尼修道院,人們將聖丹尼的遺體下葬至此。因此,它一開始就是一所王室修道院。自6世紀以後,大部份的法國國王與王后被安葬於此。

作為中世紀最有權力的修道院之一,它得到了許多特權,包括不受巴黎大主教的節制、有權開辦一個市場等等。由於它所擁有的各種特權,在中世紀,聖丹尼逐漸發展成為一座重要的商業城市。

西元750年左右的卡洛林王朝時,卡洛林王朝的法蘭克國王(Roi des Francs)貝攀三世(Pépin III,又名Pépin le Bref)又在此處建立了另一所廟宇。他於西元754年在此加冕。

聖丹尼大教堂展示的王室用品——皇冠。(攝影/楊浩)聖丹尼大教堂展示的王室用品——皇冠。(攝影/楊浩)

西元987年,休.卡佩(Hugh Capet)被大領主們推選為法國國王,以巴黎為都城,由此開啟了卡佩王朝的統治。卡佩王室繼承了聖丹尼修道院,並繼續作為其王室修道院,他的教堂也成為王室教堂。休.卡佩還是當時聖丹尼修道院的俗家修道院長,他經常利用宗教的力量來加強與鞏固他初創的卡佩王朝。

隨後的600多年裡,該聖所又被多次修繕添建。在12世紀,蘇熱修道院長建議當時的國王——卡佩王朝的第五任國王路易六世和隨後繼位的路易七世在卡洛林王朝時期所建的教堂原址建造一座哥德式教堂。

聖丹尼教堂內部的彩窗玻璃上的王室標志。(攝影/楊浩)聖丹尼教堂內部的彩窗玻璃上的王室標志。(攝影/楊浩)

多虧了蘇熱,聖丹尼修道院才變得極為重要,修道院所屬教堂聖丹尼大教堂,也就成為了當時的王室陵園。大教堂不僅是聖丹尼塵世的新居,也成為法國王室成員死去後的安身之所。從14世紀起,國王遺體的內臟被取出安葬別處,遺體則葬在大教堂。

另外,從12世紀以來,每次戰事起,法國國王都要來到聖丹尼大教堂所屬的修道院,求得神佑並請走方形王旗,以期許神明能保佑法蘭西取得勝利,這面王室軍隊攜帶的軍旗上面寫著「Montjoie Saint Denis!」以壯土氣!

1291年8月22日,教皇尼古拉四世(Nicolas IV)頒布諭旨,特賦予聖丹尼的信徒不受任何懲罰的特權。也就是說任何聖丹尼的信徒,即使犯了錯(罪)也不會受到懲罰,除了聖丹尼的教會首領,任何其他人都不可以懲罰犯錯者,並且聖丹尼教會首領懲罰犯錯者之前,並不需要上奏教皇求得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