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古老北京城的神傳文化內涵(二)

清末北京天壇祈年殿。(維基百科)
清末北京天壇祈年殿。(維基百科)

文/若馨
「三音石」的營造中,暗藏著古代天、地、人,三才的概念。順序排列的三塊路石,分別為「天石」、「地石」和「人石」。

比「天心石」和「回音壁」更奇妙的聲學奇蹟,出現在「皇穹宇」的甬道上。站在甬道的第一塊石板上擊掌,可以聽到一聲回聲;站在第二塊石板上擊掌,可以聽到兩聲回聲;站在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以聽到三聲回聲——那台看不見的「錄音機」,究竟藏在什麼地方?

「三音石」的營造中,暗藏著古代天、地、人三才的概念。順序排列的三塊路石,分別為「天石」、「地石」和「人石」。站在「人石」上發出私語,能夠被驚人放大。古人以「人間私語,天聞若雷」來形容人世間無論多麼微小的聲囂,都能被上天聽聞。

「三尺頭上有神靈」,冥冥之中,天道衡量著世間善惡,也把勸誡世人重德向善的信息藏在了「三音石」的建造中。

營造者通過石頭的排列組合傳遞來自上天的意志,而對它們的破解卻持續了幾百年,直到科技似乎很發達的現代,仍然沒有終止。

有趣的是,隨著破解過程的深入,新的謎團又層層湧現。西元1993年,天壇公園與黑龍江大學合作,對天壇聲學建築進行系統測試研究。就是在這次測試過程中,又發現了一處「對話石」——東配廡東北角(或者西配廡西北角)的聲音,也能清晰傳到皇穹宇內中心甬道從南向北數第三塊石板上。

兩人可以旁若無人的交談,嘈雜的人聲可以湮沒他們的交談,但聲音的傳遞卻拉近了他們的距離,彷彿彼此伸手可及。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又稱祈穀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穀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寶頂、藍瓦紅柱、金碧輝煌的彩繪三層重檐圓形大殿。

祈年殿採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構造形式。大殿建於高6公尺的白石雕欄環繞的三層漢白玉圓臺上,即為祈穀壇,頗有拔地擎天之勢,壯觀恢弘。

祈年殿為磚木結構,殿高38公尺,直徑32公尺,三層重檐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建築獨特,無大梁長檁及鐵釘,28根楠木巨柱環繞排列,支撐著殿頂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殿為圓形,象徵天圓;瓦為藍色,象徵藍天。

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殿內柱子的數目,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來的。

內圍的四根「龍井柱」象徵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圍的12根「金柱」象徵一年12個月;外圍的12根「檐柱」象徵一天12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的24根,象徵一年24個節氣。三層總共28根象徵天上28星宿。再加上柱頂端的8根銅柱,總共36根,象徵36天罡。

殿內地板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互呼應。

寶頂下的雷公柱則象徵皇帝的「一統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兩層斗栱及一層天花組成,中間為金色龍、鳳浮雕,結構精巧,富麗華貴,使整座殿堂顯得十分富麗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圓形的祈穀壇,三層6公尺高,氣勢巍峨。壇周有矮牆一重,東南角設燔柴爐、瘞坎、燎爐和具服臺。壇北有皇乾殿,面闊五間,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後來牌位移至太廟。壇邊還有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走牲路和長廊等附屬建築。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間放置的鎮石。

皇帝每年都要到這裡祭祀兩次,每次祭天之前先要齋戒三天,並在祭天前一天來到天壇,住在西門東邊不遠處的齋宮裡。祭天時,有一套嚴苛的禮儀,來祈求「浩浩蒼穹,賜我年豐」。

除天壇外,中軸線兩側的壇廟建築還有與天壇東、西對稱的先農壇、以及皇宮兩側的社稷壇和太廟,分別祭祀先農太歲、土地五穀和先帝祖先。

「左祖右社」的布局依據是《周禮·考工記》,而將天壇、先農壇置於中軸線之南左、右兩端。至此,北京這座古都形成了嚴謹的壇廟布局。

千百年來尊貴的皇帝對上蒼一直保持著敬畏之心,對天、地、神、靈的三拜九叩不僅是一種儀式而是發自內心的虔誠禮讚,上天無償的給予人類陽光、空氣、江河湖海和糧食,人類對待自然(天、地),也要應像對待父母一樣,按其本性來敬養它,這樣才能夠得到來自天、地的恩惠,當九五之尊的天子能以虔誠、感恩之心對待上蒼時,敬天感恩的文化傳承也就融入了神州子民的血脈中。

康熙十八年(西元1679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發生強烈地震,康熙將此歸結為「一切政事不協天心,故招此災變。」中秋節這一天,朝廷裡毫無喜慶氣氛。康熙派遣官員告祭天壇。地震卻仍在持續,一個月後,仍無減緩的跡象。九月十五日,康熙大帝開始齋戒,並親自到天壇圜丘告祀,傾聽上天的旨意。三天後,又在清晨來到天壇祈禱,請求上天寬恕。

對於這場地震,康熙皇帝發了「罪己詔」,言道:「朕御極以來,孜孜以求,期於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儆。」

除了多次遣官告祭天壇,並數次率諸王、文武官員詣天壇親行祈禱。康熙又令戶部和工部撥款震災,由於地震房屋傾倒而無力修葺者,旗人每間給銀四兩,民間房屋則每間給銀二兩。

地震中有死亡人口的家庭,不能棺殮者,每人給銀二兩。對於受災地區的百姓,減免賦稅,以利賑災,並且發放糧食,解決災後饑荒問題。最後,除了官方的賑災之外,民間也要互相幫助。

其實早在地震之前的康熙十七年(西元1678年)六月十八日,康熙帝就曾以人事失於天,則天變應於上,赴天壇祈雨,並躬親齋戒。(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