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名家專欄】教育下一代感恩 而非自命不凡

感恩的心態有助於培養更多的美德,如謙遜和富有智慧等,並能提升一個人的幸福感。(123RF)
感恩的心態有助於培養更多的美德,如謙遜和富有智慧等,並能提升一個人的幸福感。(123RF)

文/保羅·亞當斯(Paul Adams)翻譯/周婉晴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們感恩的因素。培養感恩的習慣,練習以感恩之心看待生活,對我們每個人,乃至全社會的福祉都是至關重要的。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要教育下一代,去做與之相反的事情——自命不凡、抱怨、憎恨和將自己視為受害者呢?

我們感恩現在所擁有的生活,感恩人生所擁有的,而不是沒有的。只要我們停下腳步反思,便會對我們所擁有的視覺和其他感官、思辨能力和知識心懷感恩。就像在我們陷入病痛時,往往才會意識到健康的可貴。

感恩的理由

每個人從生到死都會經歷種種的限制和磨難,這個過程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個人主義那樣全然自主、無債一身輕,也不需要感恩於誰。如哲學家阿拉斯代爾.麥金泰爾(Alasdair MacIntyre)所言,人類是具有依賴性的理性動物。我們生活中一切、愛的來源、語言文化的習得均要仰仗於他人。我們從傳統和他人身上學習著一切,學習如何形成概念,從而理性思考,如何使用技術,滿足並提升物質生活,如何掌握人生智慧並賦予人生意義。

感恩讓我們得以有效的思考,並理解生活的現實——作為人所存在的一切真相,從幼年時期的自我中心和青少年時期的自戀情結中解脫出來,成為真正成熟、閱歷豐富的大人。人仰仗於此生命運的賜予而活,而這種賜予不是我們拚命掙來的,也無法掌控其去留,甚至從本質上來講,我們根本無權考慮自己是否有資格去擁有這種賜予。

感恩的益處

超越文化的界限,每個人的父母、每個國家的宗教人員和精神導師們總是強調感恩所帶來的好處。如今也有科學研究支持這種說法。任何年齡的人都可養成感恩的習慣,不管是成人、幼兒、青少年、大學生、雇員,無論任何個人或者團體都能從感恩中獲益。

在我本人的家庭中,我們基於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所提倡的「三項賜福」(Three Blessings)理念,把感恩視為每日必做的精神練習內容之一。一系列廣泛研究結果顯示,感恩能創造積極心態、提振精神、提升身體健康、減少疲勞並提高睡眠品質。耐心、謙遜、自控和智慧等一系列優良品質都與感恩之心相伴而生。感恩的態度還能鼓舞團隊,提升工作滿意度、鞏固關係、鼓勵更多善意、互助和付出的行為。

一些實驗還表明,普遍意義上的感恩之心能緩解焦慮和抑鬱、提升健康,而宗教意義上的感恩之心則有著更多益處,這一點在世界各國的宗教中均可獲得印證。哈佛醫學院的大衛.羅斯馬林(David Rosmarin)博士為臨床醫師們撰寫過基於實證案例的診療指南,教他們如何把心理健康、宗教信仰和認知能力方面的理療手段相結合。羅斯馬林博士和他的同行研究者們共同發現,對上帝的信仰,能進一步降低焦慮和抑鬱的情緒,提升健康狀況,

如此看來,關於千禧一代兒童和青少年們出現的焦慮、抑鬱和自殺等現象,我們所有的教育、研究者或許應寄希望於重點培養他們感恩的心態,正如我們前幾個世代所做的那樣。

自命不凡的缺失

然而現實中我們遭遇了諸多挑戰。讓年輕人建立起感恩的心態非常困難,因為他們都熱衷於學習所有其他的外來文化,卻唯獨不看重他們本身的文化和信仰傳統。

當我們的小學、中學、大學不再培養孩子對祖國的熱愛,反倒對其予以一種輕蔑的態度時,孩子們很難對祖先們為保家衛國所作的犧牲,以及先輩們所信仰、秉持和傳遞的傳統價值產生感恩之情。甚至到了一種什麼程度呢?孩子們從他們的家庭、社區中所瞭解到的資訊全都是負面的——這個國家從根上就爛了,它的整個歷史、建國者和憲法,統統都變成是可恥的罪人。

我們的下一代從大學中學到的不是從擁有機會、瞭解知識、掌握智慧中產生的感恩,而是一種自命不凡的自私心理。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致力於提升學生群體(而不是知識或觀點上)的多樣性,卻讓校園成了一個過度敏感的環境;在左派思想的影響下,他們要防止任何讓學生感到「不自在」的言論。

所謂「雪花世代」(snowflake)的批評對於年輕人是不公平的,學生們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在教育者,就如在《驕縱的美國心理》(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一書所述的,他們將學生置於既定觀點的保護傘底下,免於受到不同立場、論點和證據的衝擊。(譯者按,「雪花世代」是西方人稱呼現在的年輕人像「雪花」(snowflake)般脆弱,不能容忍感到受冒犯的言論,受不了挫折,情緒容易受傷害。)

這種自命不凡的心態、立場和做法,通常會令個體誇大自身優越感,認為自己的權力淩駕於別人之上。在心理學上,這種心態會緩慢地積累起一種永不滿足的後果,長期自我加強後,陷入惡性循環,帶來精神和社交方面的可怕後果。這跟謙遜和感恩結出的果實恰恰相反,並能阻止感恩之心的產生。一些研究表明,這一怪圈在千禧一代年輕人身上愈發明顯,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比如學生們對教師、演講者和教授所言感到憤怒和抵制,這在今天的大學校園裡愈發常見。一些年輕人還會採取更為暴力的手段。

簡而言之,感恩之心是從人類生活以及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和宇宙中的角色自然而然誕生的。感恩的心態有助於培養更多的美德,如謙遜和富有智慧等,並能提升一個人的幸福感。感恩能帶來許許多多身體、頭腦、精神和社交方面的益處,沒有任何個人、家庭或社會團體能在不知感恩的情況下興旺、發達。

自命不凡的心態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妄想,使個體誤解現實和自身同環境、他人的位置關係。自命不凡能導致一系列負面後果和惡習,如憤怒、憎恨、自以為是、虛妄的優越感、情感脆弱和永不知足等。凡是感恩能起到正面作用的領域,自命不凡都能加以破壞和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