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讓寶寶的健康提早被關注 整合式胎檢提供周產期完整的照護

胎兒醫學學界裡有人喊出「The fetus as a patient」的口號,強調的就是胎兒即使在母體內,也已經是一個獨立個體。(shutterstock)
胎兒醫學學界裡有人喊出「The fetus as a patient」的口號,強調的就是胎兒即使在母體內,也已經是一個獨立個體。(shutterstock)

文/記者李郁玫
很多媽媽在生產後第一時間都會問醫師:「寶寶是否健康?」、「手腳是否健全?」沒錯,寶寶的健康是父母親最關切的事情,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寶寶的健康已經不是從出生後才能知曉而被關注,而是在母親腹中,藉由胎檢就能提早發現異常,進而從孕程管理中得到詳細的諮詢、並規劃後續治療。 

今年8月初,一位從事護理工作的孕媽咪,進行妊娠中期的胎兒結構篩檢。由於遇到颱風而延後檢查時間,因此當孕媽咪篩檢時已經懷孕25週,在檢查過程中,卻因為寶寶的姿勢不良,使得部分檢查未能完成,但胎檢醫師已經發現寶寶的心臟似乎有異常,於是就預約第二次的篩檢時間。在第二次的胎檢時,與小兒心臟科醫師一同會診,確診腹中寶寶罹患先天性心臟疾病–大動脈轉位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 TGA)。 

一般孕婦最重視妊娠中期(20~24週)胎檢,因為這個階段胎兒的許多結構器官皆已成形,且胎兒的大小在子宮內不會因過度擁擠而造成檢查困難。(shutterstock)一般孕婦最重視妊娠中期(20~24週)胎檢,因為這個階段胎兒的許多結構器官皆已成形,且胎兒的大小在子宮內不會因過度擁擠而造成檢查困難。(shutterstock)

整合式胎檢的周產期照護方式

台兒診所院長張東曜表示,一般孕婦最重視妊娠中期(20~24週)胎檢,因為這個階段胎兒的許多結構器官皆已成形,且胎兒的大小在子宮內不會因過度擁擠而造成檢查困難。不過,隨著胎兒超音波篩檢在知識與技術不斷進步中,目前已有能力在第一孕期時,就能發現各種胎兒結構異常,以先天性心臟病來說,可提前至懷孕第12~14週做早期的胎兒結構篩檢,即有機會診斷出某些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 

張東曜說,上述案例在確診寶寶患有大動脈轉位的先天性心臟病後,立即安排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護理師陪伴孕媽咪進行後續的孕程管理規劃。在與胎檢主治醫師與小兒心臟科醫師會談後,孕媽咪了解寶寶的心臟疾病與出生後需要手術治療,接著再陪同孕媽咪一同前往小兒心臟外科門診諮詢,並給予專業的評估與建議。

經過幾番思考,孕媽咪決定要生下寶寶,目前已規劃好孕程管理,進行持續追蹤,在之後每次的追蹤門診中,都會安排小兒心臟專科醫師一同看診,並且在產前作一次大會診,包括胎檢團隊與產後即將照顧寶寶的小兒心臟內外科團隊都會共同參與,也安排後續生產與寶寶出生後的手術,以提供周產期的完整照護。 

張東曜進一步說,在胎兒醫學中,「整合」是很重要的概念,若能在早期胎檢中檢查出異常,再經小兒科醫師確認,即可轉介給相關科別的專科醫師,以規劃後續的追蹤計畫,提供具體的孕程管理,有效提升對於母親與胎兒的照顧。 

胎檢體現其價值所在

台兒小兒心臟科醫師池宛玲表示,就罹患大動脈轉位的胎兒來說,在母體內還暫時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在出生之後,就需要給予特殊藥物治療,並且進行手術治療,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以臺灣來說,目前專精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兒心臟科醫師不到200位,能夠執行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的小兒心臟外科醫師更是鳳毛麟角,但這位孕媽咪因為胎檢,讓寶寶在出生前就能獲得專業的診斷追蹤,並可以選擇適合的醫療院所生產,且在出生第一時間就能得到適當與專業的治療,這正是胎檢體現的價值所在,更是醫界一直努力耕耘的方向。 

近年來,胎兒醫學學界裡有人喊出「The fetus as a patient」的口號,強調的就是胎兒即使在母體內,也已經是一個獨立個體。由於產前診斷技術進步神速,醫界也逐漸發展出在子宮內診斷,甚至治療胎兒疾病的能力。因此胎兒疾病的診斷能力已成為目前產科學發展的重要課題,而在這發展過程中,胎檢更顯關鍵。

周產期資源中心讓產前與產後無縫接軌

張東曜補充說,透過胎檢提供精準的產前診斷,還需要跨科別與跨領域的合作,才能提供孕媽咪與胎兒最完整的醫療照護。為此,現今台兒成立的「周產期資源中心」,即是希望能利用這個平臺,爭取各專科醫師的合作,直接把胎兒治療計畫拉到產前來做,讓產前與產後無縫接軌,協助孕媽咪們能有更多資源照顧有特殊需求的新生兒;同時,也讓與台兒合作的產科醫師,更能安心地把心力放在孕媽咪的身上。另外「周產期資源中心」也期待與各產後護理之家合作,成為更完整的支援平臺,讓孕媽咪與胎兒從產前到產後都能獲得最專業及妥適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