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寰宇搜奇

人類有第三隻眼嗎?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人的第三隻眼位於大腦中心部位,並將其視為宇宙能量進入人體的閘門。(123RF)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人的第三隻眼位於大腦中心部位,並將其視為宇宙能量進入人體的閘門。(123RF)

文/李文涵
人體究竟有多複雜呢?完全不亞於整個宇宙。不過目前人類對於人體奧妙的認知,還停留在極膚淺的程度,不論是靈魂還是基因,都是人類目前難以破解的謎團。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傳統還是科學,都認為人有第三隻眼。修煉界說:它可以溝通天地,洞悉一切。人的第三隻眼睛,傳統稱天目(天眼),現代科學則認為是松果體。它像二郎神的第三隻眼一樣,只不過是被隱藏了。關於人類擁有第三隻眼的說法由來已久。印度教的祖師一直認為,人體具有未卜先知的器官。在東方的許多宗教儀式上,人們習慣在雙眉之間畫上第三隻眼,認為這樣便可獲得與宇宙進行直接交流的通道。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人的第三隻眼位於大腦中心部位,並將其視為宇宙能量進入人體的閘門。直至今日,現代醫學對第三隻眼的研究也從未停止過。俄羅斯古人類學家亞歷山大.別洛夫認為,這一器官的退化痕跡殘留在大腦半球裡。

印度人在眉心畫點象徵第三隻眼

在佛教中第三隻眼最常見,是開悟者的象徵,在印度傳統裡,就有「智慧之眼」之稱,是「內隱導師」的所在。印度及東亞的神明或開悟者的圖像上,經常繪有第三隻眼,例如:濕婆、佛陀或是瑜伽士、聖者、菩薩。在佛教裡,第三隻眼被稱為白毫。印度教相信濕婆的第三隻眼能夠毀滅整個宇宙。因此,許多印度教徒在眉心上裝飾著提拉克,象徵第三隻眼。

各項研究結果表明,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動物,甚至包括人類,都有三隻眼睛。(123RF)各項研究結果表明,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動物,甚至包括人類,都有三隻眼睛。(123RF)

中國古代二郎神的第三隻眼

相信大家對二郎神的第三隻眼並不陌生。在道教的典籍記載和信仰中,人類的第三隻眼又被稱為「天眼」、「天心」、「祖竅」、「玄關」,位於印堂之上近一寸之地,同佛教相似,同樣是開悟者的象徵。這裡被認為是能和宇宙交流的通玄入妙之門,而一旦此竅被開,就可達到老子在《道德經》中講的:「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除此之外,道教對「七竅光明」極為重視,並把玄關出現的真陽和光華之景,作為修煉出現超常功能的主要標誌之一,認為此竅一開,萬竅則通。《周易參同契》曰:「一者以掩蔽,世人莫得知,一竅通萬竅,一以貫全身。」而又因祖竅是三光出入之總門戶,故歷來被修道者視為祕不可外傳的玄竅。

《聖經》記載人體第三隻眼

《聖經》中的《啟示錄》多處記載第三隻眼,甚至還對第三隻眼的功能進行詳細的描述;《聖經》上比較著名的一句話是:「你的一隻眼睛若亮了,全身就光明(if therefore thine eye besingle, thy whole body shall be full of light.)。」這裡的一隻眼睛便是指人體的第三隻眼了。

亞特蘭提斯文明中提到另外一個史前高級文明:根達亞文明。傳聞根達亞文明中的生命,就有三隻眼睛的,而且這第三隻眼睛,不僅具有殺傷力,更具有預測的能力!關於第三隻眼幾乎所有歷史上的宗教,都有相關記載!而且在這些記載當中,第三隻眼有別於人類現有的二隻眼睛,以此來看,莫非人類真的具有第三隻眼?

希臘古生物學家奧爾維茨,在研究大穿山甲的頭骨時,在牠二個眼孔上方發現了一個小孔,這一小孔與二個眼孔成品字形排列,這引起他很大興趣。這一發現,轟動了整個生物界,自此以後,各國的生物學家紛紛加入研究行列。各項研究結果表明,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動物,甚至包括人類,都有三隻眼睛。

只可惜由於人類道德下滑,依賴現代化的工具,被無神論迷住雙眼,人離宇宙本性越來越遠,這第三隻眼被封閉,甚至連小孔都找不到了。不過意外的是,後來人類在人體解剖的過程中,竟意外在它消失位置的更深處,找到了一個奇怪的組織──松果體。它大如豌豆、形如松果。

1918年,瑞典解剖學家用顯微鏡觀察青蛙和金魚的松果體時發現:它的細胞形狀與眼睛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有著驚人的相似,甚至有些神經纖維依然藕斷絲連。根據這個發現,很快有些人就大膽地推測:大部分脊椎動物腦中的松果體,極有可能就是第三隻眼:天眼。

《聖經》中的《啟示錄》多處記載第三隻眼,甚至還對第三隻眼的功能進行詳細的描述。(123RF)《聖經》中的《啟示錄》多處記載第三隻眼,甚至還對第三隻眼的功能進行詳細的描述。(123RF)

據2005年5月30日的《真理報》和7月20日俄羅斯《總結》周刊報導:科學家通過對人體大腦解剖和對現代胚胎學理論的研究發現,人類確實存在有第三隻眼,大腦松果腺體就是人類神祕第三隻眼的所在之處。

它位於大腦中心丘腦的上後方,顏色灰紅,重約0.1至0.2克,在兒童時期比較發達,但到7歲開始漸漸就不起作用了。

節選自希望之聲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