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疫情促台灣產業重整 生技、醫材是重點

台灣內需產業的配置將有所調整,包括:生技醫療、公共衛生,以及防疫物資的製造,將會是未來的發展重點之一。圖為藥品示意圖。(NHAC NGUYEN/AFP via Getty Images)
台灣內需產業的配置將有所調整,包括:生技醫療、公共衛生,以及防疫物資的製造,將會是未來的發展重點之一。圖為藥品示意圖。(NHAC NGUYEN/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張原彰、李怡欣/台北報導】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國市場的高風險逐漸受到各國企業檢視,行政院曾表示,美中貿易戰時,有些廠商還在遲疑(離開中國),這次疫情後大部分都下定決心,加速回台或往東南亞布局,目前台商回流等三大方案總投資上看「兆」元。學者預測,台商撤離中國回台投資的趨勢也將持續往上攀升。

美國與日本政府相繼傳出將對本國廠商撤離中國給予補貼,日本政府預計撥出2435億日圓(約新台幣672.3億元)協助企業撤出中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則提出建議,美國企業撤出中國搬回美國,相關的搬遷成本由美國政府全額買單。

《BBC中文網》引述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與供應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洪濤的分析,他指出,當疫情過後,全球企業基於分散風險,會把部分產能撤出中國。他分析,西方國家特別會將國安相關產業鏈,遷移到本國或是價值觀相近的國家。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確實可預料到,各國會將醫療、衛生、高科技等國安產業撤出中國市場。產業撤出中國的趨勢在美中貿易戰時已開始,而經過這次疫情,許多國家更感受到其重要性,特別是美國已相當重視國安問題,歐洲國家也積極防止國內企業遭中共購併,韓國對海外的投資這次受傷很大,因而也會反思過去的布局。

邱俊榮表示,過去中國的經濟成長是靠著西方國家的外資挹注,同時中共用各種方式瞟竊他國技術,或收買美國學術單位的先進技術人員,而在這次疫情爆發後,西方國家突然警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知道這些看似正常的供應鏈,在疫情發生時變得無法掌握,「疫情還沒有結束,但全世界的產業結構已經開始轉變,各國都想擺脫中共的長期威脅跟控制。」

台商回台持續升溫

台灣是否該效法美、日,針對撤出中國的企業予以補貼?邱俊榮表示,台灣已有做類似的補助,針對願意回來的台商給予政策上的優惠,並協助找勞工與土地,但台灣跟美、日的考量不同,由於生產能量受限,無法讓每個台商都回來,因此政府正積極協助廠商到東南亞,「但可以知道的是,台商回台的趨勢一定會往上走。」

各國尋求擺脫紅色供應鏈,也將促使產業結構發生調整。邱俊榮表示,台灣廠商的製造優勢較強,只要有訂單便會生產,未來在全球間的地位,並不會受到這次全球化退縮的影響。從這次口罩的例子可以知道,台灣內需產業的配置將有所調整,包括:生技醫療、公共衛生,以及防疫物資的製造,將會是未來的發展重點之一。

政委龔明鑫13日也表示,台商回流「超前部署」,去年年初政府祭出台商回流、根留台灣與中小企業促進投資三大方案,總金額近兆元。美中貿易戰時,有些廠商還在遲疑,這次疫情後大部分都下定決心,加速回台或往東南亞佈局,政府都會提供協助。如何市場分散與供應鏈分流,是這次疫情後全世界都在思考與規劃的議題。

高階產業回台 逾9千億進行中

有關如何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經濟部次長林全能13日表示,分散投資基地,引導高階產業回台投資,已有9,450億元進行中,今年可完成3,400億元,政府會努力讓提出申請者「加速」落地台灣,釋出「智慧製造設備投資抵減」租稅優惠,利用政策工具加速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