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司法院公開最新民調題目 民團再批:魚目混珠

民間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20日批評,人民與法官共同討論是參、陪審都有的,司法院片面解釋為人民支持參審制實為魚目混珠。(民間司改會提供)
民間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20日批評,人民與法官共同討論是參、陪審都有的,司法院片面解釋為人民支持參審制實為魚目混珠。(民間司改會提供)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司法院20日上午趕在立法院臨時會審查「國民法官法」草案前公布民調結果,強調有逾七成民眾認同「合審合判」的國民法官制。不過,「陪審參審一併試行推動大聯盟」下午也召開記者會,將司法院民調題目一一拆解,聯盟召集人林永頌批評,這樣的民調就是魚目混珠。

司法院民調中共有9個題目,前2題針對「職業法官的判決與不符民意期待」、「人民希望參與審判」,是目前政府與民間唯一的共識。

第三題中「人民與法官討論後一起決定判決結果,可以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賴」,您是否同意這樣的說法?對此,林永頌認為,這樣的題目根本無法區隔參、陪審兩制,因為兩者人民都會與法官討論,但差別在於陪審法官是針對法條適用性與案情法律要件與人民進行討論,且有公開紀錄;而參審制卻是在密室討論審理過程。

林永頌強調,司法院並未向受訪民眾明確解釋「討論」的定義,若直接將結果解釋為「民意支持參審制」,那就是刻意魚目混珠。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第四題「是否希望有法官在場參與討論?」若沒有說明討論什麼內容就把結果片面拿來支持參審制,「或許可以矇騙人民,但無法騙過長期對此議題關注的社會各界專業人士。」

而第九題詢問人民「希望在審理過程中獲得政府的何種協助?」,前2名分別為「法律相關知識」、「案情資訊」。但林永頌指出,參、陪審兩制度的法官同樣都會給予人民在這些方面的協助,司法院卻狹隘地將陪審團的制度套上人民自行摸索的不確定感,令人遺憾。

至於第六題的「是否需要判決書說明判決理由?」林永頌重申,民間團體已一再說明,陪審制仍有判決書,只是簡化形式,取代原本晦澀難懂的判決書,但認定有罪的證據為何、犯罪動機等爭點仍都會記載;因此無法說明「人民要判決理由就是支持司法院參審制」。第七題針對「上訴機會」而言,同樣無法證明陪審制與民意相違背。

最後,第八題針對陪審制「無法一致決(Hung Jury)」的問題,林永頌表示,不論是有罪說服成無罪,還是無罪說服成有罪,達成共識才是最重要的;而司法院也忽略了投票之前的審議過程,若無法一致決也至少要討論三天;且最重要的是,「陪審制不等於一致決」,如英國或香港就有一、兩票的反對空間,民間對於票數的細節也都持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