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主動脈剝離與家族病史有關 發病風險增6.82倍

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有家族病史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發病的風險,一等親的發病風險可達6.82倍。(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有家族病史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發病的風險,一等親的發病風險可達6.82倍。(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國內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約每年十萬分之五到十,每年大約有近2千人發病,常需進行緊急手術治療以挽救病人生命,林口長庚醫院歷經3年研究,發現主動脈剝離與遺傳具有強烈相關性,有家族病史會增加家族成員的發病風險,其中一等親的發病風險可達6.82倍。

林口長庚醫院透過台灣健保資料庫的資料,針對其中23,868名主動脈剝離患者及全台456萬個家庭進行分析,發現遺傳因素會增加發生主動脈剝離機率,其中,一等親的發病風險高達6.82倍,另若家族性主動脈剝離發病,發病年紀會較輕,且較沒有家族病史的患者,更需要接受外科手術,並須接受更複雜廣泛的外科重建手術。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副教授陳紹緯表示,主動脈是將心臟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大血管,結構包含內、中、外三層,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兩個腔室,造成主動脈剝離,若不幸血液從假腔破出,主動脈便破裂大量出血,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

陳紹緯進一步說明,主動脈剝離分為A、B型,A型需緊急開胸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若不手術80-90%的病人會死亡,特別是在病發初期,每小時約1%的死亡率;B型則大部分可以用藥物控制,如有併發症可以用新技術主動脈支架來治療。

陳紹緯建議,有主動脈剝離家族史的民眾,應盡早至專科門診追蹤,進行影像檢查,並嚴格控制血壓及戒菸,改善不良生活習慣,若有主動脈病變應積極接受外科治療,萬一已經發病,治療後仍須嚴密的控制血壓、電腦斷層追蹤,因為不論A型或B型的主動脈剝離,長期都有可能因形成主動脈瘤而需後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