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免疫藥物再突破 食道癌治療新希望

食道癌早期症狀大多不明顯,常會被輕忽,等到出現長期吞嚥困難,伴隨聲音沙啞時才就醫,通常都已經晚期時候。(123RF)
食道癌早期症狀大多不明顯,常會被輕忽,等到出現長期吞嚥困難,伴隨聲音沙啞時才就醫,通常都已經晚期時候。(123RF)

文/記者施芝吟
食道癌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常會被輕忽,等到中後期出現明顯症狀時就醫,通常為時已晚,因此食道癌的患者中,5年的存活率幾乎不到兩成。

食道癌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會嚴重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而傳統的放療及化療亦為治療選項之一,來改善病患的吞嚥功能及維持生活品質,不過,食道癌完全治癒仍低。最新的資料顯示「癌症免疫藥物療法」對食道癌具有治療上的益處,為食道癌患者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北榮腫瘤醫學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說,癌症免疫藥物療法作用機轉,與以往傳統治療不同,是經由喚醒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而非直接作用於癌細胞,有望解決復發後化療或轉移患者的瓶頸。根據研究報告顯示,使用癌症免疫藥物可有效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治療一年後甚至比標準化療多出約一成的整體存活率。

食道癌現狀與治療選擇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侯明模說,食道癌早期症狀大多不明顯,常會被輕忽,等到出現長期吞嚥困難,伴隨聲音沙啞時才就醫,通常都已經晚期時候。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飲酒、愛吃刺激性、喝熱湯者,長期腐蝕食道的情況下,就會升高罹患食道癌風險。 

他表示,食道癌細胞型態主要有兩種,臺灣人常見的食道癌腫瘤和歐美的型態不太一樣,國人腫瘤型態是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而歐美地區盛行的則是「腺癌」。由於全球在鱗狀上皮細胞癌的研究資源相對偏少,導致治療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的醫療進展相對遲緩。

目前對於食道癌治療方式,會依據腫瘤侵犯的深度、周邊淋巴結侵犯的數目、遠端器官是否轉移等,可分為0~4期。

0~1期:可以透過內視鏡刮除方式處理。

第1~2期:手術開刀則是治療首選,為根治性切除腫瘤。

第3期:要用放、化療,再加上開刀切除。

第4期:合併其他器官的癌轉移,以化學治療為主,而癌症免疫藥物療法也因為新的證據顯示,可作為治療選項之一。

確診第4 65歲男險丟命

一名65歲賴先生,2年前喉嚨覺得怪怪的,一直有異物感塞在喉嚨,以為是感冒而沒有就醫。當開始出現吞嚥困難,甚至吞嚥時會噎到快不能呼吸,才就醫檢查,經檢查發現已罹患食道癌第4期。起初做了10次的化療,這期間他的嘴巴、嘴脣、喉嚨潰爛,化療的藥效更使他噁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原先吞嚥上就有困難,再加上嚴重的副作用使他更吃不下。

賴先生表示,「做化療的第2次就曾想過放棄治療,治療實在是太痛苦了,當時治療回家後都不敢開口,因為一張開嘴巴就很痛,吃也痛苦,吐更痛苦,真的非常難受!」

後來在醫師建議下,改以「癌症免疫藥物療法」治療,治療過程中並沒有出現像化療般苦不堪言的副作用,更因為癌症免疫藥物療法的使用,讓他食道的腫瘤受到控制,改善吞嚥功能。

賴先生說,「自從接受免疫療法後,我也不用像化療一樣需要住院,而且現在也沒有嘴破潰爛的問題,吞嚥狀況也比先前好了許多,也能正常吃自己喜歡的食物,體力上也慢慢變好,就像沒生病一樣!」他也鼓勵其他的病友,面對癌症絕不輕言放棄,為了自己、為了家人,一定要撐過最艱辛的時候,忍耐是必要的,但要相信自己會有好起來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