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萬象

亞裔成就與種族歧視剖析

2014年,美國非營利組織「學生公平入學」將哈佛大學告上法庭,原因是​哈佛大學招生涉嫌歧視亞裔。圖為哈佛大學資料照。(Maddie Meyer/Getty Images)
2014年,美國非營利組織「學生公平入學」將哈佛大學告上法庭,原因是​哈佛大學招生涉嫌歧視亞裔。圖為哈佛大學資料照。(Maddie Meyer/Getty Images)

【記者林岑心/報導】亞裔美國作家徐肯尼(Kenny Xu)表示,亞裔往往因為在學業上表現優異,成為常春藤盟校招生政策下「種族共產主義」的受害者。他即將出版的新書《麻煩的少數族裔》(An Inconvenient Minority),將揭示這方面的研究。

徐肯尼從小在美國亞裔社區長大,深刻體會到許多亞裔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子女讀最好的大學,但是哈佛大學和其他常春藤盟校,常因為他們是亞裔的有色人種,而排斥他們。這讓他興起想寫一本書,探究美國當下的精英文化是如何看待亞裔族群。

他4月8日接受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採訪,談及亞裔青年在美國的處境。

徐肯尼發現,亞裔背景往往比較麻煩,他們第一代多半比較貧困、來到美國時沒有太多財富,並且在歷史上遭受過歧視等等,但是,許多統計數據顯示,亞裔取得的成就有時甚至超過白人族群。

亞裔在學校取得的成績更加優秀,金錢及社會經濟地位更高。這似乎與美國當前普遍的觀念——如果你是少數族裔,你就受到壓迫,就會成為這個社會的受害者——背道而馳。

招生政策隱含種族歧視
亞裔錄取名校門檻更高

事情要從2014年說起。美國非營利組織「學生公平入學」的亞裔代表,將哈佛大學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哈佛大學招生涉嫌歧視亞裔。數據顯示,從2010至2017年,亞裔美籍學生約占20%,西裔與非裔美籍學生各占10%,白人等其他種族占60%左右。

而哈佛的辯駁是,他們不只考量申請者學業與考試成績,也包含活動、成長經歷和個人特質,亦即所謂的「性格分數」。

2019年10月,哈佛招生涉歧視案判決結果出爐,法官認為,招生過程雖然不完美,但考量種族是確保哈佛校園多元化,判決哈佛勝訴。

據徐肯尼的研究,以2018年哈佛錄取數據為例,亞裔必須比其他族裔在考試上多拿440分,才能被錄取。

「哈佛大學之所以這麼做,是不希望學校的亞裔人數過多」,徐肯尼表示,但這顯示為了追求學生的多樣性,同時又要錄取最優秀的申請者,哈佛制定了一套矛盾的多樣性理論。

「至於所謂的『性格分數』,其實是平衡種族人數的產物。」徐肯尼指出,在哈佛的面試成績中,亞裔得分和白人一樣高;在教師推薦方面,亞裔略微低於白人,但比非裔和西裔分數高;在相關的性格衡量方面,亞裔的分數不輸給任何人,但是在最終的性格分數中,亞裔的分數似乎明顯低於其他種族,哈佛就是用這個最終分數,在最終一輪評分中取消了亞裔申請者的資格。

名校文化論點:
亞裔屬於「準白人」

徐肯尼提到,半世紀以來,人們認為只要能讓沒有特權、沒有權力的少數族裔受益,那麼種族歧視就是被允許的。而哈佛向大眾兜售的一個文化論點是:宣稱亞裔是特權群體,說亞裔屬於「準白人」,就像那些擁有特權的白人階級一樣,為了保障其他少數族裔,就必須把其他少數族裔排在亞裔之前。

徐肯尼說,亞裔是「準白人」這種說法,來自亞裔從所謂「白人至上主義」中獲益的想法。也就是說,「我們是所謂的模範少數族裔,白人想利用我們來證明種族歧視不存在,但是種族歧視當然存在。」

「但實際上,亞裔之所以有今天在美國的地位,不是因為他們的種族,而是因為亞裔的文化、價值觀,因為重視教育、重視完整的家庭結構、低犯罪率等,及所有其他與種族無關,與個人有關的因素。」徐肯尼說。

【名校帶頭提倡共產思想 貶低精英制度】

種族和膚色為什麼今天在美國成為衡量一個人的重要依據?徐肯尼表示,這種意識形態以批判性種族理論的形式進入課堂,以種族多元配額和包容性的說法進入了民營企業;大專院校又以這些理念培養明天的領導者,使他們把種族當成人最重要的特徵,「常春藤盟校這些精英大學,起到了帶頭推動的作用」。

「我的書《麻煩的少數族裔》,追查了導致今天種族分歧的種族理念根源,我追查哈佛大學和常春藤盟校為什麼會像今天這樣?有些共產主義理念的根源就來自於這些常春藤盟校。」徐肯尼認為,為了讓美國社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他們需要創造一個受壓迫的階層,所以他們大肆宣揚種族理念;種族成為標榜「我受到壓迫」的代名詞,要求「給我東西來補償我」。

精英制度被貶低
種族共產主義興起

徐肯尼用「種族共產主義」形容在上述理念下推動的平等。據他的研究,美國一些資優課程、資優學校,包括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郡(Fairfax County, VA)傑佛遜科技高中、舊金山名校洛威爾高中、紐約的史蒂文森高中,所有這些精英公立高中都在減少亞裔學生的數量。為什麼?「因為他們相信的是種族共產主義,而不是公平。」徐肯尼說。

當人們鼓吹嚴格的種族平等代表性的時候,就存在著根本的謬論。徐肯尼解釋,假設一所學校白人、黑人、亞裔、西裔各占25%,假如其中一個群體的價值觀比其他群體更鼓勵好好學習,那麼如果要維持所謂的「平等」,就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歧視鼓勵學習的人,「這會導致人們失去好好學習的動力,想要創造出好東西的人會越來越少」;然而,這就是這一代亞裔美國人面臨的處境。

徐肯尼提醒,一旦整個社會抵制、抹殺「鼓勵優秀、獎勵功績的精英制度」,人們會去仇恨優秀、有成就的人,會想打倒那些人,「所以我們的社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如果我們繼續否認精英制度,我們就會看到惡果出現,而且亞裔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當今美國呼應文化大革命】

越來越多在美國土生土長的亞裔年輕人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更傾向自由主義或在思想上左傾,但徐肯尼卻從保守主義的思維上進行反思。是什麼原因促使他轉變,奮力抵抗左傾的文化?

徐肯尼周圍有很多朋友喜歡討論自由派政治觀點,奚落維持傳統價值觀的人,但是,徐肯尼的父母1990年從中國大陸移民到美國,媽媽雖然在中國受高等教育,來到美國也當過一段時間的餐館服務生,貼補家用,父親讀了一年的經濟學博士,並且順利拿到學位,他從小就被灌輸要努力工作、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的觀念。

「所以我非常相信精英制度的理念,我認為,我們建構的社會、政府、體制,都應該鼓勵和獎勵人們努力工作,因為這是讓這個國家一直以來偉大的原因。」徐肯尼說,這也是許多來到美國時一無所有的移民們能在一、兩代之後積累財富、擁有更好生活的原因,這些都來自努力付出。

不幸的是,美國傳統的價值觀正在被摧毀,「美國正在走向當年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在毛澤東搞的文革的體制下,人們是按照出身被劃分的。毛這套系統也是反對精英制度的,他想要打倒那些臭老九,就是知識分子。」徐肯尼認為,如果美國不從歷史汲取教訓,將會重蹈覆轍。

然而,從未在中國生活過的徐肯尼,之所以對中共有清晰的認識,是來自於他在寫作的過程中,訪問了許多來美的第一代華人,他們真的了解用種族區分老百姓的危險,他們親歷共產主義、親歷文化大革命。

「這讓我長了見識。即使只是透過跟他們談話,然後回去跟我的父母談話,我意識到這問題比哈佛入學的問題要嚴重得多;因為當今美國傳播的意識形態與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意識形態極為相似,所以我決心抗爭。」徐肯尼說。

徐肯尼表明,無疑美國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國家,有許多不同的群體,這讓人引以為榮;但是每個群體和每個人會選擇不同的事,達到不同的人生目標,「如果有人希望透過教育取得成功,我們就該讓他們那樣;如果有人希望在生意上成功,我們就該讓他們那樣;但是我們不應該人為地削減某些選擇的價值;也不應該因為某些人選擇改善他們自己和他們家人,而歧視他們。」

徐肯尼認為,針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超越了任何一個族群,實際上涉及到美國的精神及「美國夢」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