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美味人生

安心用餐的關鍵 瘟疫病毒不入口!

疫情大流行期間,在餐廳用餐,脫下口罩享受美食之餘,也要有防疫的意識。(123RF)
疫情大流行期間,在餐廳用餐,脫下口罩享受美食之餘,也要有防疫的意識。(123RF)

文/蘇冠米
在中共病毒(武漢病毒)疫情蔓延之下,在餐廳拿下口罩用餐,可能有感染風險,叫外送、買食物回家,也可能讓病毒進入家門。究竟要如何才能用餐呢?在此提出安心用餐的重要關鍵與正確方法。

病毒不從口入的2關鍵

1.病毒怕高溫!

想要吃得安心,先要了解中共病毒的特性。中共病毒喜歡乾冷的地方,溫度和溼度越低的環境,越有利於它存活!它怕高溫,在溫度56℃持續加熱,30分鐘內能殺死它。一般烹調的溫度會達到100℃,甚至更高,能立即殺死病毒,因此疫情期間,無論是買來的熟食、生食,都建議高溫加熱或煮熟後再吃。

2. 75%的酒精

另外,中共病毒也怕75%的酒精,這種濃度的酒精能破壞中共病毒的外套膜,使病毒失去活性。利用酒精消毒食物的外包裝,以及餐具、桌面,能進一步降低傳染風險。

餐館用餐應有防疫意識

疫情大流行期間,在餐廳用餐,脫下口罩享受美食之餘,也要有防疫的意識。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元瑜表示,病毒傳染途徑有飛沫傳染與環媒傳染。飛沫傳染風險最高,因病毒量大,會直接進入眼、口、鼻。

因此,「正確戴好口罩」能擋住絶大多數的飛沫!

環媒傳染則是指間接接觸性傳染,例如:A的口水噴到物體表面,讓B摸到,再經由觸摸眼、口、鼻,使病毒進入體內而感染。環媒傳染的風險不定,因為病毒的數量多少是能否引起傳染的重要因素。

雖然購買餐點,從觸摸發票、鈔票、食物的外包裝,再到直接吃進食物,都是環媒傳染的可能途徑,但只要餐廳員工從下廚、分裝食物、上菜都做好防疫措施,例如:戴口罩、戴手套、手部清潔等,就能大幅降低傳染風險。

餐廳用餐注意 5重點

1.餐廳類型

自助式餐廳比一般餐廳傳染源多,因共同夾取的菜較容易被汙染,但如果是自助式火鍋,食材煮熟再吃,可降低傳染風險。

到自助式餐廳用餐,建議夾菜前戴上口罩,並以酒精消毒手部,每次夾取較多分量,減少夾菜次數;夾菜回來脫下口罩後,再清潔一次雙手。

2.用餐流程

用餐前不僅要洗手,還要用酒精擦拭桌椅;用餐時脫下口罩,要記得保持用餐距離,並少用手去觸摸眼、口、鼻。

如果在用餐的中途離開座位,回來時要再做一次雙手清潔。無論是點餐時結帳,或用完餐再付費,手碰過鈔票後務必消毒,因為鈔票是病毒常見的藏身之處。

3.食物生熟

點餐時,建議少吃生食、冷盤與其他冷藏、冷凍的即食食品。冷盤有溫度低、容易被觸摸、可能被飛沫汙染等問題,放置越久容易積累越多病毒,再加上直接入口,食用風險相對較高。

在沒有疫情的情況下,冷盤也存在較高危險性,例如:引起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感染。生食中以生魚片為例,缺點是完全不加熱,乾淨與否全靠廚師的防疫措施是否落實,因此容易成為防疫破口;也不建議將生魚片外帶回家食用,因為放置時間越久,食用風險越高。

4.餐具清潔

在餐廳用餐最好自備餐具,或是將餐廳提供的筷子、湯匙等餐具以酒精消毒。

5.共用醬料區

最好不要使用共用區的醬料,只要是共用的都危險;特別是醬料罐開口大、需用小湯匙舀取的醬料,飛沫較容易掉進去。如果真的需要使用,應選用醬料罐開口小、倒出式的醬料安全性較高,並記得拿取醬料罐之前,要先消毒醬料罐表面。

外送食物的防疫用餐方法

疫情期間許多民眾改叫外送,如果擔心餐點和免洗餐具有病毒,可將食物再加熱一次,並使用自己的餐具。

方法:先清洗雙手並準備自己的餐具,然後拆掉餐點的所有外包裝,並拿去丟掉,將餐點倒入備好的餐盤裡;接著再清洗一次雙手,把餐點拿去微波或用電鍋加熱。

在疫情期間,接觸食物前一定要再清洗一次雙手,因為在那之前,都有機會觸摸到很多物品的表面!

採買的食材消毒、存放方法

從超市買回家的食物,在存放前應先做清潔、消毒的工作。美國密西根家庭醫師傑弗瑞.范威根(Dr. Jeffrey VanWingen)去年在網路上發布影片教導民眾,從超市買回來的食物,外包裝皆需以噴上酒精的紙巾擦拭過,再放入冰箱或儲物櫃儲存。

方法:將桌子分成乾淨區、未清潔區,購物袋放在未清潔區,取出帶包裝的食物擦拭消毒後,放到乾淨區。食物放入冰箱時,生熟食要分層存放,熟食放上層,生食放下層。

蔬菜、水果、肉類等散裝食物,食用前仍需要再處理。水果最好要削皮,不能削皮則以流水清洗乾淨;蔬菜和肉類經流水清洗後,要煮熟再吃。用流水清洗,可將食物表面的病毒洗掉80%~90%,再經過加熱烹煮,更能安心食用。◇

★  疫情升溫期間,隨著疫情級數,相關防疫政策將不斷更新。請遵守防疫規定,盡量減少外出,隨時更新官方疫情資訊,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