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標普估臺經濟成長保5 有缺水缺電隱憂

臺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本質,易受全球區域經濟趨勢而波動。(中央社)
臺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本質,易受全球區域經濟趨勢而波動。(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面對疫情升溫,國內主計處、央行等機構分別預測今年GDP成長5.46%、5.08%。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在24日發布的預測,同樣認為今年GDP成長率有5%以上的水準,標普認為可達到5.6%,原因是臺灣出口強勁。不過,標普也提到,臺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本質,易受全球區域經濟趨勢而波動,指出在未來幾季,臺灣企業將面臨七大風險。

標普在臺子公司中華信評在24日舉行「2021台灣年中信用展望」線上發布會。標普預測,臺灣2021 年的實質GDP增速將由2020年的3.1%成長至5.6%。而到2022年時,成長軌跡將恢復至更為穩定的狀態。

中華信評提到原因,包括:全球對於半導體的強勁需求、企業回臺設廠以及對半導體製造與5G 網路基礎設施的投資。關於受疫情影響的國內消費者信心與支出,標普說,可望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時逐漸恢復,只是仍易受到疫情對於人流移動的影響。

臺灣屬於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本質,中華信評認為,雖然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前景,但還是仍易受到全球與區域經濟趨勢波動,而臺灣本身的風險特性,也需要被考量。

中華信評表示,在未來幾季,臺灣企業將面臨七項風險,包括:因全球疫苗接種率不均而引發的新一波感染威脅,以及更多的政府防堵措施,包括突發性的封城或是社交限制;部分國家的政府政策為因應疫情發展而有非預期性的改變,這可能將使亞太區的經濟復甦偏離軌道,並降低對於臺灣產品與服務的需求。

還有,美中之間的緊張壓力持續升高,特別是在科技取得方面;臺灣各產業或企業的營收復甦步調不均,且營收成長緩慢亦可能加劇債務負擔;外匯匯率波動;主要進口原物料的商品價格波動;因乾旱持續且供電幾乎達到極限而有缺水與缺電之虞。

中華信評說,亞太區在疫苗施打方面或許起步較晚,但逐漸提升的疫苗覆蓋率應可在 2021 年底或 2022 年初時,開始逐步提振消費者信心與支出,而臺灣亦將貼近亞太區的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