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自駕物流車今年可望誕生 創造有感服務才是最大挑戰

圖為自駕巴士。(中央社)
圖為自駕巴士。(中央社)

【記者侯駿霖/報導】為瞄準無人載具、自駕車趨勢,經濟部將引進監理沙盒精神制定「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藉以突破法規限制,自108年10月25日正式受理申請,至今已有11案核准上路。經濟部技術處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辦公室主任雷震台8日指出,業者認為自駕技術具有未來性,將有機會創造可觀的商機,但能否找到「有感服務」是最大的挑戰。

雷震台表示,地方政府也希望可以在大眾運輸接駁上有所突破,對自駕領域有相當的期許,由幾例案子觀察發現,不僅六都,其他縣市政府也願意提供場域進行實驗。

雷震台說,目前無人載具上路與現行法規有所抵觸,因此需先透過沙盒排除相關監理規範,才有彈性空間,並同時將遇到的情況記錄下來。他說,現階段看到的法規問題點,多半在監理層面,經過實驗經驗累積就能按部就班逐一克服,下一步著眼的則包含服務與營運。

以現行公車為例,無論每站是否有乘客,都是按照既定路線前進,但智慧化的自駕公車,可以讓搭車民眾透過App叫車,即一旦其他站牌沒人等車,就會自動變更路線,加快到站時間,以協助解決民眾搭車需求。

雷震台認為,臺灣製造業技術夠強,所以載具本身對臺灣而言不是問題,但如何運用既有載具來創造有感服務,才是最大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載具實驗在今年更加多元化,去年多以「載人」為主,今年則聚焦於「載物」,例如新竹物流及工研院的合作,目前規劃在新竹市的新竹營業所與竹科營業所之間,將採取自駕車送貨,並有望成為首家物流業者跨入自駕車領域。

觀察目前已在進行的11個案子,雷震台分析,目前都是自駕巴士或接駁為主,並於高雄愛河推行自駕船觀光,不過,實驗路線基本上都不在車水馬龍的市中心;實驗內容包括觀光接駁、夜間試驗、公共接駁最後一哩、高精地圖圖資測繪等,預估帶動相關產業投資約新臺幣4.7億元。雷震台表示,「因為自駕技術實在『太新了』,在考量安全的狀況下,將會採取保守的實驗情境。」

雷震台坦言,實驗的最終目標是落地應用,現在不僅是臺灣,美國自駕車也是需要有安全監控人員在場,為確保載具安全,要能「放手讓自駕車做感知決策」,最少尚需3年至5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