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5倍券或10月上路 適度擴大免付1千

圖為出門消費的民眾。(中央社)
圖為出門消費的民眾。(中央社)

【記者李怡欣、吳旻洲/臺北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12日上午在院會後,邀民進黨立院黨團凝聚共識。據轉述,會中談及五倍券政策預估將在今年10月初上路,擬擴大「免付1千元領振興券」的適用範圍,除了中低收入戶外,有望把曾領「紓困4.0」補助的900萬人次都納入,但具體政策仍在研議中,尚未定案。

與會者轉述指出,這場會議是在行政院會結束後舉行,會中沒有人主張要發現金,差別在於,民眾要不要先花1千元去換五倍券,正反意見均有。會中也提到是否要擴大「免付1千元」對象範圍,也有人認為可以排富或用所得級距當標準,有諸多意見。

三倍券整體效益達1千億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12日也在記者會上說明,去年三倍券共有2,332萬人領取,占總人口98.32%,去年下半年餐飲、旅宿與零售業業績創新高,三倍券整體經濟效益達1千億元。

能否不拿1千元現金,就直接領五倍券?羅秉成說,整個設計上今年參考去年模式,中低收入戶109萬人免付1千元,相關意見都會再溝通與說明。

至於五倍券是否讓數位券先行?羅秉成指出,今年仍是紙本跟數位並行,但尚未定案,數位先推出還有討論空間。

對於是否發現金取代振興券?羅秉成說,其實政府有發現金,「紓困1.0到3.0發現金500多萬人受惠,今年紓困4.0超過900萬人受惠」,紓困是發現金幫助最需要的人,振興則是刺激經濟,短期刺激內需消費用途。

政院:振興券有四大優點

羅秉成也列出振興券的四大優點,第一,限時使用,振興券有消費期限,「你不拿出來花就變廢紙」。第二,循環經濟,振興券能循環再流通,現金雖便利但一次性消費,且可能被拿去繳罰金、還錢或儲蓄,對刺激經濟無益。

第三,帶動各縣市、攤商、店家自行加碼,爭取消費者來消費,擴大整個經濟效應。第四,振興券是全民參與式經濟,民眾貢獻1千元幫助內需,換5千元振興券,消費心理上不會想浪費那1千元,變成一個全民運動,這非常難能可貴,藉此達到加乘刺激短期內需市場的政策目標。

立委針對振興券提六建議

立委陳亭妃、蔡適應、黃秀芳12日也召開「振興券民眾直接領,全民共同振興經濟」線上記者會;陳亭妃表示,今年因本土疫情影響,民眾受到衝擊廣泛,要拿1千元換五倍券,民眾感受非常不好,希望改成直接請領,並對振興券的使用方式提出六項建議。

首先是「領券最便捷」,陳亭妃建議,數位、紙本並行,避免因數位落差導致相對剝奪感,並簡化民眾領五倍券的程序。其次為「面額最好用」,振興券面額應「有大有小」,以適用不同樣態之振興。

第三項建議為「用途最廣泛」,蔡適應表示,除繳稅、繳罰單、保費等無關消費行為之用途應排除外,振興券應廣泛適用全國實體店家,維持去年可繳學雜費、補習費的原則,排除不受疫情影響之民生消費型電商;藝文相關之售票系統、電影院售票系統、旅遊旅宿相關平臺等,應可適用。

第四項為「期限最適宜」,蔡適應說,參考去年三倍券使用期限約為5.5個月,這次振興券若於9月1日至15日間發行,使用期限應拉長至明年過年後,讓振興券使用期限達5.5至6個月。

第五項為「優惠最多元」,黃秀芳說,去年領取紙本三倍券人數超過2,100萬人,數位綁定僅180多萬人,很多人因為不會使用,而沒有選擇數位綁定。今年應推廣更多元的使用方式,帶動數位轉型,應以支付平臺引導「電子折價券」讓民眾獲得多重優惠,並鼓勵小攤商使用。

最後則是「加乘最大值」,黃秀芳表示,今年應延續、擴大去年各部會的振興措施,讓更多民眾加入振興行列,使針對不同產業的振興措施,與5千元振興券加乘,達到最好的振興效果。

立委籲發20張直接領的百元券

另外,立委鍾佳濱等人也召開記者會,拋出振興券新方案,建議可採去年的「振興三倍券」模式,再加上20張讓民眾不用花現金,便可直接領的紓困百元券,同時限用於零售、餐飲、藝文和旅宿等四大行業消費;至於發行方式,可在現鈔上加蓋戳章等。

對此,國發會經濟處專門委員邱俐婷表示,大家期待政府推出的振興措施,國發會一直在蒐集各界意見,至於發行面額、張數和形式涉及執行面,會再綜合考量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