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臺南/

菁寮遊子返鄉 實現家鄉新願景

陶藝師黃永全於2006年返鄉,想要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心力。(攝影/鄧玫玲)
陶藝師黃永全於2006年返鄉,想要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心力。(攝影/鄧玫玲)
文/記者鄧玫玲

菁寮遊子返鄉 實現家鄉新願景

2004年,以臺南菁寮鄉崑濱伯等3人為主角拍攝的《無米樂》紀錄片爆紅,在外地做陶藝師的黃永全看了紀錄片後深受感動,於是在2006年返鄉,想要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心力。

菁寮庄最具特色的嫁妝街,當時置辦嫁娶的人家都會來此選購,如今還留下的長排的木街屋。菁寮庄最具特色的嫁妝街,當時置辦嫁娶的人家都會來此選購,如今還留下長排的木街屋。(記者鄧玫玲/攝影)

曾經的清代嫁妝一條街

說起菁寮的過往繁華,黃永全表示,菁寮庄曾經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城鎮,清朝末年,因為當時鹽水有一個繁榮的港口——月津港,貨物進出量很大,進口的貨物都要載送到嘉義。然而,能夠運輸的牛車很少,大部分是用人力擔挑,而菁寮正位於必經道路的中途站。因此有很多挑夫挑著貨物一路來到菁寮休息,一時間,讓菁寮成為商業繁榮、人潮聚集的鄉鎮,最鼎盛時有三家戲院、無數的酒家、茶店、販仔間民宿、碾米廠、鐘錶店、冰果部、理髮廳、打鐵店、中藥鋪,更發展出嫁妝品興盛的商店街。

這就是菁寮庄最具特色的嫁妝街由來,當時置辦嫁娶的人家都會來此選購,如今還留下的長排的木街屋,曾經是金飾店、囍餅鋪、西服店、布行、棉被店、禮服店、皮鞋店、腳踏車店、家具工廠。然而,在1902年火車的交通建設在後壁鄉逐漸發展起來,取代了「菁寮庄」的舊官道交通路線,鹽水的港口也因淤塞無法行船及裝卸貨物,菁寮庄的重要性因此降低,聚落也慢慢沒落。

菁寮鄉很多古厝把當年繁華的面貌維護得很好。(攝影/鄧玫玲)菁寮鄉很多古厝把當年繁華的面貌維護得很好。(攝影/鄧玫玲)

「活」的鄉鎮 保留往昔風采

黃永全說,「就是因為菁寮繁榮得太快,也沒落得太快。」在經濟繁榮的時期,在地人在家鄉搭蓋了很多精緻的傳統三合院落,隨著經濟的沒落,離鄉的孩子都到外地就業結婚生子,很少年輕人願意返鄉居住,住在家鄉古厝裡的老年父母,不會想到去改建原來的古樸的住屋,因此讓很多三合院落保留下來。

如今遊客來到菁寮鄉,感到特別驚豔的就是很多古厝,把當年繁華的面貌維護得很好,木製的窗櫺有著雕花的鐵窗,房舍內外也鋪設著雕花的地磚,赭紅的磚牆搭配著黑紅的屋瓦,外來遊客一入菁寮,就感受進入另一個不同的時空,彷彿間會有時光倒流的錯覺。不只是因為滿眼看到的都是典雅的古厝,而是這些古厝裡都有人居住,彼此雞犬相聞,不像其他老舊鄉鎮,原有的古厝凋零殘破,人去樓空,這裡卻是個「活」的鄉鎮,許多住民在此自如的生活著。

菁寮鄉的水稻田面積廣大。(攝影/鄧玫玲)菁寮鄉的水稻田面積廣大。(攝影/鄧玫玲)

然而,離鄉的遊子黃永全說,「在地的年輕人都不願返鄉,因為在這裡種田的收入非常微薄,也找不到其他有發展性的工作。」而且現在人們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樣,過去的農業社會農民種了稻米就有飯吃,有飯吃就是富足的生活,現代的人卻不是這樣,除了吃飽,還要買手機、買電腦、買股票,現在人互相見面不再以「吃飽了沒」互相問候,近來可能會問「股票賺了沒?」

返鄉青年 自立品牌創造商機

「在菁寮鄉最偉大的,就是願意住在這裡的人!」黃永全說,因為留在農村的年輕人要想創業,只有種植水稻,而且要種植有機自然農法的稻米,然後創立自我的品牌,這是一級產業;接下來要創二級產業的商機,像是農產品加工。黃永全強調,他把米加工後做了米蛋糕、米餅乾、玄米茶、米醋等,這些米製品製造業,都是年輕人可以回鄉創業的選項;再往上一級那就是觀光產業,旅遊導覽、民宿、餐廳、體驗DIY,他在菁寮辦很多活動,像牛車嫁妝踩街、割稻體驗、品味割稻飯等,都是很受遊客歡迎的遊程。

當然再往更高階,就是美食文創、藝術文創,這都需要有網路行銷的能力的年輕人。黃永全指出,「年輕人返鄉如果能建構網路,為家鄉的產業行銷,一定可以解決農村就業的問題。」只可惜菁寮鄉的返鄉青年很少,黃永全說,「其實一個有創意的人回到家鄉,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團隊,帶領著家鄉的人建構未來的新願景,為其他離鄉的遊子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