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臺灣氣候模擬系統 準確度媲美日本

科技部11月10日舉行「臺灣氣候模擬系統」建置成果記者會,科技部自然司司長羅夢凡 (左四) 與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左五)等人合影。(科技部提供)
科技部11月10日舉行「臺灣氣候模擬系統」建置成果記者會,科技部自然司司長羅夢凡 (左四) 與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左五)等人合影。(科技部提供)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全球暖化對未來區域氣候變遷趨勢的影響成為世界各國政府關注焦點,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自2011年起發展的「臺灣氣候模擬系統」中,臺灣地球系統模式(TaiESM)在全球37個模式中排名第8,優於中國、韓國,與日本並駕齊驅;更首次提供全球氣候變遷推估資訊給國際。

科技部自2011年開始推動臺灣氣候模擬系統自主發展,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許晃雄的團隊建置了從全球至區域的3種模擬模式,包含解析度100公里的「臺灣地球系統模式」(TaiESM),可預測全球氣候變遷趨勢;而 25至50 公里高解析度的「全球大氣模式」(HiRAM),可模擬鋒面、颱風的發展;3至5公里的極高解析度區域模式(WRF)則可模擬臺灣天氣。

科技部10日舉行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許晃雄的團隊執行「人為氣候變遷:剖析、能力精進與CMIP6(第六期耦合模式比對計畫)參與」卓越領航計畫,就是利用此系統分析全球暖化對全球、東亞氣候系統及臺灣的潛在衝擊,並參加世界氣候研究計劃支持的CMIP6,提供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第六份氣候評估報告科學依據,是臺灣提供的首份資訊。

許晃雄表示,由「臺灣地球系統模式」所產製的氣候變遷模擬資訊,可提升CMIP6推估特定氣候變遷訊息的可信度;經多項指標評估,此系統模式在全球37個模式中排名第8,優於韓國、中國等亞洲其他模式,與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模式不相上下。此外,團隊也找出主宰未來氣候變遷的氣候動力機制,將臺灣氣候模擬實力提升至國際水準。

颱風數量減少強度增加 春雨驟減乾旱加劇

研究團隊也與「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資訊平臺」長期合作,利用HiRAM與WRF進行一系列從全球到臺灣城鄉尺度的氣候變遷模擬,推估在全球暖化下,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強度、範圍都將大幅提升,導致夏、秋季颱風數量減少約40%,侵臺颱風也會大幅減少;但平均風速及雨量都將增加20-40%,將使水資源調度難度大增。

該平臺也推估,本世紀中到本世紀末,秋冬季臺灣附近鋒面活躍度降低、雨量減少,整個東亞地區春季雨量也將偏少,使乾旱頻繁、威脅加劇,未來春季水資源短缺問題恐更加嚴重;午後雷陣雨也有類似變化,發生頻率明顯降低,但強度增強。另外,高於攝氏36度的天數可能增加40%,夏天變長、4月就會很熱,最糟糕的情形就是冬天消失。

不過,許晃雄說,這是最惡劣的情況,而地球系統模式中沒有所謂絕對準確的模式,相關氣候衝擊的前提是全球暖化完全沒有改善,如果碳排放持續減少,模擬出的很多極端氣候現象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