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鄧醫談養生】《內經知要》教你望色

《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提到:「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Epochtimes)
《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提到:「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Epochtimes)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內經知要》作者李中梓,字士材,號念莪,明末華亭人。為明末一大醫家,其論述醫理,頗能深入淺出。《內經知要》是解釋《黃帝內經》的一本書,對中醫醫學普及十分有幫助。 

《內經知要》選擇的《黃帝內經》經文,都是特別重要的部分,其中選到的「色診」,就是望色知病的意思。望、聞、問、切是中醫的基本診療方法,色診用望法來診斷形體和內臟的變化。望法很多,這裡提到「望色」。 

《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提到:「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 

兩眼梘力的精明和面部氣色的光潤與內臟精氣有關係,紅色要像白的東西包裹朱砂,不要像赭石,暗沉無光;白要像鵝的羽毛,不要像食鹽,無神;青色要像蒼玉的潤澤,不要像藍,不靈動;黃色要像羅裹雄黃,不要像黃土,沒生命;黑色要像加工的漆器,不要像地面的蒼褐,死氣沉沉。如果五色澈底暴露,表示精氣已洩掉了,命不久矣了。眼睛看東西,可分辨黑白,視察長短,倘然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就是老眼昏花,內臟精氣衰竭的象徵。 

中醫望診,很注重人的神色,有神即是生命力盎然,無神則是生命衰微。善於診病的,觀察氣色,按脈搏,聽聲音,再看呼吸,然後才治療,不致犯錯誤。 

治療方針的決定,望法僅是其中一種,不能孤立。人的面色並不一致,有生理原有的自然色與病理呈現的變化,有枯晦與鮮明之分。面色枯晦是久病和虛弱之症,鮮明是正常,異樣鮮明則是病邪亢進或虛症上的迴光返照,《黃帝內經》舉出不同的五色作為對比,可以感覺到特別鮮明也不是好事。至於視力方面,若顛倒錯亂,不是器質變化,便是神經系統障礙,或眼睛異常,也是不好的狀態,故在《黃帝內經》中當作精神渙散的兆頭。 

因此醫生與病人接觸,會觀察病人的面色與目光,如果能留心注意,對疾病的診斷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