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塞港、通膨原因解析:疫後復甦+供應鏈重組

美國當局正努力解決塞港問題。圖為11月17日,洛杉磯港的起重機、貨櫃及貨車。(APU GOMES/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國當局正努力解決塞港問題。圖為11月17日,洛杉磯港的起重機、貨櫃及貨車。(APU GOMES/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溫妮、梁欣/香港報導】國際物流不暢致貨運貨櫃價格持續飆升,在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外排隊等候的貨櫃船數量,創下83艘的新紀錄;本月從亞洲運往美國西海岸的標準貨櫃成本已經飆升至1萬8,730美元(約新臺幣53萬元),是反方向運輸成本的17倍以上。專家指出,儘管疫情緩解推動經濟復甦,但供應鏈過於緊張,無法滿足強勁需求。

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美國智庫加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夏業良,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俞偉雄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析了目前的複雜情況。

俞偉雄表示,中共病毒疫情爆發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和聯邦準備理事會實施了龐大的財政政策及貨幣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致使大量資金流入市場,美國消費者購買需求增加,特別是今年3月解封以來,美國零售額大幅上升。

「但隨著經濟復甦,市場需求強勁,供給面卻沒有跟上。」俞偉雄表示,美國勞動力出現嚴重短缺,原因是疫情期間企業大量裁員,加上美國政府實施刺激措施,導致很多勞動力,包括大量卡車司機都還沒有回到職場。

大裁員之後 運輸業人力短缺

據美國卡車運輸協會(American Trucking association)估計,今年美國運輸業缺少8萬名貨車司機,而疫情前缺少6.15萬名貨車司機。再加上卡車、拖車和其他設備供應不足,進一步限制了貨物運輸能力。

夏業良表示,除貨車司機外,飛行員、機械維修師等很多職位都缺人手。他以航空公司為例解釋說,疫情期間航班停運,很多飛行員被航空公司解聘,但現在需求回升,有些被解僱的飛行員不願再回公司。

據CNBC報導,10月30日前後,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因人員短缺及天氣等原因,先後取消了2,300多架次航班,致13.6萬客戶受到影響。

夏業良表示,貨運受阻不僅限於美國,而是全球性問題。究其原因,他認為疫情是主因,同時還受能源短缺,及局部地區政治和軍事衝突等問題影響,包括波斯灣油輪被炸等恐怖襲擊事件,及美國最大燃油管線遭駭客攻擊事件等。

目前石油價格已經超過每桶80美元。夏業良以他所在的維吉尼亞州為例,當地油價已從去年的最低每加侖不到1美元,上漲到每加侖3至4美元,上漲三、四倍之多。

供應鏈去中化 帶來暫時性通膨

談到目前普遍關注的通膨壓力,俞偉雄表示,通膨問題產生的層面要超過港口擁堵的原因。他認為除能源價格上漲因素外,還有疫情爆發後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的問題。

他分析,國際社會努力改變全球供應鏈以中國為核心的局面,造成生產成本上漲。但他認為這是暫時性的陣痛,只是短期還沒有調整過來。

「將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是非常危險的。」他解釋,「疫情爆發造成供應鏈中斷,加上疫情期間中共限制口罩等醫療用品,使世界各國意識到對中國製造業過度依賴的風險,況且中國經濟經過近一、二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勞工成本已經越來越高。」

此外,俞偉雄還談到,近期中國大面積斷電,也加劇了全球生產鏈的轉移。

俞偉雄還表示,美國港口擁堵是短期內的大問題,他預計數個月內會緩解。不過,夏業良認為,如果人員短缺問題不能順利解決,貨運成本可能會繼續攀升。

關於美國通膨壓力,夏業良表示,問題的出現與拜登政府密切相關。他認為美國經濟需要進行重大調整,包括對聯準會主席和財政部長的任用。在他看來,目前美國處於歷史的重要關口,無論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戰略上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