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美擬「外交抵制」北京冬奧 人權專家:具指標意義

圖為北京冬奧的標誌。(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圖為北京冬奧的標誌。(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中共未改善香港、西藏、新疆的人權問題,且對臺灣步步進逼,加上近期彭帥事件突顯中共對女性運動員的不尊重,使北京明年主辦冬奧備受質疑。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放話,考慮以外交方式抵制北京冬奧。學者分析,全球抵制冬奧,對外交關係四面楚歌的中共殺傷力很大,但預期美國不會太快宣布抵制,時間點可能會選在12月民主峰會後。

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預計在明年2月4日於北京舉辦,由於國際指控中共侵犯人權的聲浪不斷,且美中關係處在相對惡化的狀態,外界關注美國是否抵制冬奧,而拜登在本月18日對外證實,確實正在考慮以外交方式抵制這屆冬奧。

美國之音報導指出,使用「外交抵制」的做法,這次似乎是第一次。文章引述美國NGO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的分析,指出美國作為世界民主領頭羊,透過這種方式對中共侵害人權表達關切,這本身就非常有意義。

雪梨科技大學體育管理系副教授阿達爾(Daryl Adair)則提到,彭帥事件可能是加劇抵制的因素之一,如果該事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全球對北京冬奧的批評會更廣泛。

中共想藉大型賽事 改善外交狀況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郭育仁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提到,大型運動賽事是展現國力的重要場合,中共想以此作為改善外交狀況,同時進行大外宣、大內宣的好機會,且是展開認知作戰的絕佳場域。

郭育仁說,所以全球對冬奧的抵制,背後具有一定意義。這兩年由於戰狼外交的關係,中共處於四處不討好的處境,因此北京想把冬奧當作緩和氣氛的場合,同時如果美國、韓國、日本等主要國家派出高階官員前往,將對北京的外交關係有提振作用。

12月民主峰會後 美動作才會明朗

「美國正在考慮如何通過冬奧制衡北京。」郭育仁說,美國並沒有明確表態,目前只是處在「考慮」抵制的階段,而預計要到12月的民主峰會後,美國的動作才會比較明朗。

郭育仁說,抵制冬奧必須師出有名,不能以貿易逆差、貿易作弊等名義定調,而是必須聚焦在北京處理香港、西藏、新疆,以及危害區域安全等議題,而透過民主峰會的場合,美國預期會與英國、澳洲、日本與印度等國商討對這次冬奧採取的做法,最終是採派低層級的代表,還是直接不派代表前往,屆時會有比較明確的決定。

另外,郭育仁說,近期的彭帥事件成為另一把火,對全球抵制冬奧的影響力,可能比美國的動作還大。他說,如果國際運動員自下而上對中國的人權現況發聲,主動不參加冬奧,帶來的作用勝過美國政府出面阻擋。

北京不會在冬奧後立刻對臺動武

據美國保守派媒體「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報導,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首席、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羅傑斯(Mike Rogers)提出警告,指出中共可能在北京冬奧之後,進一步加強對臺侵略。

郭育仁說,這類運動會確實可以讓軍隊看到自己國家的強盛,強化他們的效忠,因此才有中共可能在冬奧之後對臺灣更強硬的猜測。但他說,中共在明年3月時準備召開兩會,因此不至於在冬奧結束後立刻對臺展開軍事行動。

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邱師儀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提到,美國想抵制冬奧,基本體現美國延續川普政府時代的反共立場,而現在當政的民主黨也認為這是正確方向。拜登雖然恢復對中共的對話管道,但同時仍手握「球棒」。

邱師儀說,以冬奧而言,中共在對臺海問題與香港、西藏等人權現況的破壞都沒有明顯讓步,並希望把拜登拉回一中政策的框架,但如今美方透露想抵制冬奧,這代表美國並沒有對臺海問題、中國人權議題鬆懈,態度是「軟的更軟,硬的更硬。」◇